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现状及展望

来源 :第十七届华南自动化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p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和近年新增装机容量均位于世界第一.文章系统搜集了近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伏制造产业(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数据,表明西部地区以大型光伏电站为主,中东部地区在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特别是与建筑一体化的离网分布式光伏.受光伏发电的强劲牵引,上游产业也日益壮大,中国已成为件等产品的出口大国.最后基于互联网+和当前的局限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采用嵌入式工控机、伺服驱动、高精度编码器、电压测试仪,以及高性价比的角位置解码显示仪等硬件构成测试系统,并进行了软件设计,实现了旋转变压器自动测试系统.旋变自动测试系统应用于旋变生产线,实现无刷旋变,磁阻式旋变,以及系列正余弦旋变的快速测试,自动记录测试数据,根据给定误差判断合格性.实际应用表明,旋转变压器自动测试装置能够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运行稳定,具有实用价值.
由于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不断突显,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中央政府对其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不断增加的新能源市场中,将涌现大量自动化测试,智能测试的需求,下面将重点分析BMS行业的智能测试相关内容.
随着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力发展而开辟新的进程,智慧校园建设进入了一个黄金期.如何充分利用校园已具备的网络环境及硬件条件优势,是智慧校园发展的新课题.本文从智慧校园建设实践出发,提出了智慧校园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了智慧校园不仅仅是数字校园的升级换代,而是从校园活动模式上的革命性变革,提出了建立智慧校园的必由之路是建设虚拟校园
随着全球对发展低碳经济取得共识,LED照明作为一种新型照明能源,凭借节能降耗性能优势快速发展.LED照明产业作为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导入自动化,意味着成本控制更合理,生产效率更高.合信针对LED球泡全自动装配生产线的多个工序,采用以逻辑控制见长的H系列CPU,强大的通讯组网能力,集成Ethernet以太网口,通过EtherCAT现场总线多台伺服建立通讯网络,控制机械手平稳、快速、精
“SCARA”为四自由度机器人,广泛运用在工业机械零件装配,加工零件搬运等作业,传统的“SCARA”机械结构采用的是其轴线相互平行或垂直,每个关节缺少必要的钢化和摩擦阻力限制装置,机械运动误差积累不能消除,精度低,难以保证工业化的需求.本机构采用了并行结构和谐波技术及高密封技术,克服了机械运动的抖动,使得机构在平面上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而在与平面垂直的方向具有很高的刚性,因此非常适合垂直方向的装配作业
轧辊磨床用于轧辊磨削,其磨削精度要求很高.轧辊磨床高速磨削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导致结构件的热变形,而热变形对高精度机床影响非常显著,因此有必要对轧辊磨床的热变形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轧辊磨床的热边界条件分析,建立了轧辊磨床的热态性能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不同转速下的空转热平衡实验,将实验测量得到的温度和主轴端热变形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机床的砂轮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非常热的事业,各领域的企业家、各类技术专家和学者、从业精英和骨干都围绕着“智能制造和柔性制造”发力追赶.参观西门子的成都自动化工厂,可以亲身验证德国工业4.0的智能工厂的水平.虽然看起来单项技术难度不大,但需要全局视野及跨领域综合设计集成的能力.“厂内物流将会是中国制造2025实践中与世界列强相比最痛的一块短板之一”是本文的结论.
国家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本文从智慧吉首PPP项目智慧交通子项应用展开研究,内容涉及“智慧路边停车”、“智慧交通公共数据与服务支撑平台”等.
针对企业连续生产的要求,发生晃电时所造成的影响,探讨了交流接触器、变频器的抗晃电技术,介绍了ATCC-HC控制器基本原理、技术特性及其应用,很好地解决了系统晃电所造成的电机跳闸停车的问题,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为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针对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2025两个热门话题,结合项目实践经验,从应用的视角对这两个话题进行了剖析,形成一套完整的从蓝图规划到项目实施的数字化项目咨询与实施策略,并通过分析制造行业的实践总结了四种不同的应用场景.最后,从体系建设、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出了推进中国智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