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康方案治疗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初探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心肌康方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8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9例加用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49例加用西药常规治疗,两组疗程为30天。用药前后记录中医证候、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情况。 结果:心肌康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电图S—T变化,恢复心肌酶值,总有效率为81.63%,与西医常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心肌康方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疗效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为寻求、验证能够提高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临床疗效的救治方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201例患者进行研究,试验组103例,对照组98例;试验组应用综合救治方案(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中医药辨证治疗,基础治疗),对照组应用外科手术治疗、西医治疗,基础治疗);治疗后28天、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28天,随访6个月,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病死率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CVBD)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脑组织突触生长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与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用免疫组化、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CVBD对RHRSP脑缺血2h后再灌
目的:观察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体重170 g±20 g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调脂胶囊高剂量组、调脂胶囊中剂量组、调脂胶囊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脂必妥组。高脂饲料饲喂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动物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时间为10周,
高血压脑出血近年随着影像手段的进步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根据CT血肿发生的部位和血管分布特点可将底节区脑出血归纳成6个类型,CT灌注研究发现脑出血亚急性和慢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低灌注梯度,低灌注区脑血流变化与血肿体积密切相关.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脑血流显著降低可能反映了血肿占位效应在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组织损伤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而随着血肿形成、血凝块回缩及血肿裂解产物的产生,血液成分本书的毒性作用及
目的:探索中风病急性期“毒损脑络”共性生物学指标的特点和存在形式。方法:对65例发病72h以内的缺血性中风患者,观测其发病72h、14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白介素-6(IL-6)、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指标。进行实验室指标间及年龄、性别、病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
以广泛性焦虑大鼠为研究载体,探讨其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变化及意义。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8只,采用慢性情绪应激的方法建立广泛性焦虑大鼠模型,以国际公认的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对其进行评价,在活体状态下,通过pharmascan70/16超导磁共振仪(7.0T)检测双侧海马及前额叶皮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谷氨酸(G1u)、肌酸(Cr)等代谢物水平
目的:本研究以慢性焦虑应激大鼠为载体,从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中药丹栀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不确定性空瓶刺激的方法建立焦虑应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空瓶刺激时探究,修饰和攻击行为的变化.应激结束后以国际公认的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对其行为学进行评价,观察中药的干预作用。结果:应激后大鼠处于易激惹的状态,表现出频繁的修饰和攻击行为。经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发现应激后的大鼠较少进入和停留于开放臂中,倾向于探究封闭臂,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经缺氧/复氧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先用95%N2与5%CO2混合气体造成细胞缺氧3小时,再给予95%O2与5%CO2混和气复氧12小时,建立缺氧/复氧损伤的皮层神经元凋亡模型.中药组于缺氧和复氧时均加入蒺藜皂苷进行干预。比色法测定皮质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漏出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
中医药干预中风病历史悠久,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学术优势,并在国际上逐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缺乏被中西医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临床评价标准,这是影响对中医有效治疗方法进行客观评价的瓶颈之一。本文从中医康复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趋势,并借助于循证医学评价方法,系统整理了中医康复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化瘀浊益肝肾思想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刘德桓教授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治则。经临床试验,此治法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提高左心室舒张功能,以及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疗效,并在应用于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中具有降血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