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ny算法的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主频信号分析

来源 :2008中国国际供电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tong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小电流接地故障的暂态信号特征发现,在故障暂态过程中存在一主谐振频率,在此频率下,故障线路零模电流暂态主频分量的幅值远远大于非故障线路,极性与非故障线路的极性近似相反故障线路暂态主频零模电流滞后母线零模电压90°,而非故障线路暂态主频零模电流超前母线零模电压90°。利用电磁暂态程序ATP对不同故障情况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并借助Prony算法提取该暂态主谐振频率,得到了相应的数据及波形,据此得到的结论与理论分析完全吻合。
其他文献
采用自行研制的全位置焊接机器人,设计了一种新型全位置药芯焊丝自保护焊的工艺流程,就该流程的要点进行阐述。试验结果表明,该种焊接工艺完全适用于大型厚壁管道的自动化焊接。
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解释了大功率激光高速焊接时熔池呈窄而长形状的形成原因。在PHOENICS3.4软件中建立了激光焊接的三维数学模型,假设小孔呈GAUSS曲面体形状,并在其上加载反蒸发力,重点考虑反蒸发力对熔池形状的影响,模拟了SUS304不锈钢在激光功率10KW、焊速为4-20m/min时的熔池的温度场和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大功率激光高速焊接时喷发的等离子体加速了“匙孔”附近液态金属的流动,是大
本文建立了恒流输出外特性条件下埋弧焊接过程中电弧、弧长、送丝速度等主要参数的动力学模型。用比例微分(PD)方法描述了焊接过程中焊丝一边送进一边燃烧的动态平衡关系,一个与送丝机特性、电弧特性、以及控制电路特性有关的复合时间常数决定系统调整的快慢程度。通过拉普拉斯变换,从复频域给出了焊接系统的稳定条件。对影响引弧过度特性和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电弧的扰动可以通过该PD系统自动调节到稳定点,设
中石油管道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管道环焊缝自动超声探伤系统,适用于壁厚为10mm至30mm,管径为529mm至1420mm的钢质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可对此类管道的电弧焊对接环焊缝,进行探伤和质量评定。利用软件和电了技术,实现超声波束的动态扫描和动态聚焦。超声探伤工艺符合API1104-99标准。本文结合数据传输、示波器显示等内容,介绍了软件开发技术在管道环焊缝自动超声探伤系统的应用。
元胞自动机是复杂体系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它对于难以用数学方法定量描述的复杂体系问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成功地将元胞自动机方法用于焊缝金属凝固组织演变的模拟中,不仅为焊缝微观组织演变的数值模拟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同时也有助于研究焊接接头组织并依此优化工艺来提高焊件质量。本文介绍了元胞自动机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元胞自动机方法在材料组织模拟特别是焊缝凝固组织模拟中的应用,引用了具有代表性的模拟结果,并就该领
本文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技术对不同拘束情况下铝合金薄板焊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一定拘束作用可以控制和减小铝合金薄板焊接残余应力,但不同拘束方式的效果有差异。固定部分节点位移方式可有效控制纵向残余应力的大小与分布;利用摩擦控制节点位移方式下,焊件在冷却时能产生迅速超过夹具摩擦自锁极限的极大收缩力,夹具不能有效控制节点位移,因而对残余应力的控制效果也比较弱;而摩擦力和纵向作用力共同控制节点
本文针对因电铁牵引负荷造成谐波严重超标的220kV公坪变电站提出了谐波治理的措施,即合理选择电容器串抗支路的设计参数,达到既能补偿无功又能滤除谐波的目的。通过计算分析,该方案能够满足无功出力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谐波效果。
本文阐述了配电网的变结构特性,指出目前的安全性指标只能在两个网架之间进行比较(现状网与优化后的网架),进而评价系统是否“相对安全”,这样在评价两个不同的系统时就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通过考虑不同因素对配电网安全性的影响,提出了考虑负荷增长后网架结构变化的配电网安全性指标。该指标充分利用了事故后果严重程度指标的评价周期无关性和网络的变结构特性,能够更充分地从网架结构的角度反映系统对突发性偶然事故的应变
本文针对不同型式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Scott、V/V、YD11、阻抗匹配平衡等型式牵引变),考虑变压器饱和特性,采用PSCAD仿真软件进行了牵引供电系统和电网的暂态仿真模型,对牵引供电回路合闸、机车启动时产生的励磁涌流等暂态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电气化铁路的牵引变压器空载合闸的机理分析,分别在0度和90度合闸角度下,研究了其空载合闸时,由于其自身的饱和现象,产生励磁涌流的特性。研究了牵引变压器
利用卫星进行授时,有着精度高、受环境干扰小、实时性好等优点,其在授时研究和应用领域有着广泛和美好的前景。GP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卫星定位授时系统,但仅仅依靠GPS授时会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手段单一,再则我国没有自主控制权。我国从80年代开始就着手研究双星定位系统,已于2003年成功完成“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构建工作。本文在对北斗卫星系统简介的基础上,分析了北斗卫星时间同步系统在我国电力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