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尺度辨析过程的城市设计概论教学探索

来源 :2015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s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前半部分的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其教学内涵随着城市改造观念的转变而调整发展,不仅在教学目标方面需要便于实践回归的尺度主线,而且在教学广度方面需要加以理论梳理的维度体系。为此我们针对该课程不同教学阶段引入多样化尺度辨析过程加以探索,主要包括尺度辨析的概念界定过程、尺度辨析的调研实践过程以及尺度辨析的对比反思过程,以期基于这些教学过程有效整合尺度主线和维度体系。
其他文献
  我国的建筑数学课程体系的形成与学院派、包豪斯等教育模式的教学经验密切相关;如今,在时代精神的召唤下,国内各建筑院系又展开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探索。本文以该课程的演进为
  介绍了建筑学专业2015毕业设计中数字化设计教学小组的课题实践,该课题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模拟和反复循环运算能力,探索以建筑性能优化为目的的建筑形态演化过程
  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强调教师对学生拓展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引导;强调以研究为基础、以科学问题为目标的理性的设计推演过程;强调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
  毕业设计是对建筑学专业五年本科教学的综合性检阅,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产学研"的有机整合、"真题真做",使学生以专业负责人的身份,尽可能全面
  《活在建筑:理解空间》是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于2014~2015年秋季学期新开设的一门基础设计课程,课程围绕基本的空间形式问题展开一组抽象设计练习。本文从知识系统与教学方
  本文从当前建筑设计教育观念转型出发,探讨建筑学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框架,并着重对环境营造这一环节进行剖析,将教学过程概括为任务细化—要素分解—环境表达三个环节
  本文以参加第五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为例,探讨"支架式"教学理论在以绿色建筑为主题的研究性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在教学中以建筑的基本问题、核心
  本文针对当前建筑设计教育强调"走出去、请进来"的与国内外院校广泛开展联合教学的趋势,通过对2015年"侯硐山城矿区旧建筑改造"课程的回顾,对建筑设计课程开放式与研究性教
  "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与设计"系列课程是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案例从理论到实践"层进式"展开的教学与研究。多年来,我们通过从"认知、体验"到"解析、营造、探究"五个阶段的层进式
  为了改善教学质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第七学期的影剧院设计课程被调整为长短结合的设计题目,增加了与设计方法相结合的概念设计阶段。学生主要以模型手段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