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鲜食新品种“鄂马铃薯16”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 :2020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f89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采用L9(3a)正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设计了不同的种植密度、不同肥料对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16”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16”整薯播种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条件为种植密度66000株//hm2,45%硫酸钾复合肥施用量为380kg/hm2,尿素施用量为240kg/hm2.
其他文献
马铃薯是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根据国家统计局及相关省级统计年鉴发布数据,2018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489.09万h耐,总产量9645.25万t,相对2017年虽然总面积减少2.19%,但总产量增加了1.72%,品种创新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单产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中国目前共审定或登记了近900个马铃薯品种,其中2017一2019年共登记品种227个.马铃薯品种的选育、推广和应用,对于保障中国食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占全球25%,总产量约占全球的20%,随着2015年中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已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在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病毒病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可以通过种薯传播,所以脱毒种薯的质量检测在生产繁育中尤为重要.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是马铃薯主要病害之一,当病毒侵染植株后,会造成叶片卷曲,降低光合效率,严重
马铃薯病毒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检测法、电子显微镜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和血清学检测法.ELISA属于血清学检测方法,具有高通量、不依赖特定仪器设备,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为了建立马铃薯Y病毒(PVY)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将PVY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分段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定位了3株PVY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
马铃薯因其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淀粉含量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等特点,成为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2015年中国明确提出了"马铃薯主粮化",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因此马铃薯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马铃薯通常以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块茎具休眠期,在休眠停止后才开始发芽.为了能够有效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通常是采用冷藏库、射线和化学药剂处理的方法。课题组前期的试验结果表明薄荷、芫荽和小茴香精油均能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代表成员,其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PVY侵染马铃薯后可引起叶脉坏死、叶片黄化褪绿、块茎环斑坏死等症状,导致马铃薯种质退化,产量降低,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近些年,PVY呈高变异、多株系发展趋势,因此,PVY研究已不局限在分子检测、株系鉴定、蛋白质功能验证等方面,遗传
病毒侵染性克隆是研究病毒反向遗传学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很多病毒如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烟草脉斑驳病毒(Tobacco vein mottling virus,TVMV)、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等均已获得侵染效率较高、致病力较强的侵染性克隆.马铃薯Y病毒属是植物病毒中最大的一个属,其病毒分布范围较广,危害较为严重.
马铃薯(Solarium tuberosum L.)是世界上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范围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一直是马铃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块茎是马铃薯的经济器官,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光合产物的运输及分配直接影响马铃薯块茎的产量与品质.为了探讨马铃薯蔗糖转运蛋白StSUT2的生理功能,研究团队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了pStSUT2-RNA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上第三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水稻和小麦,主要用于人类消费和工业加工.马铃薯具有产量高、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等特点,但马铃薯生产贮运过程中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不适宜的萌芽与休眠,在西南马铃薯周年生产中尤为突出.块茎萌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生理生化过程,是贮藏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的重新流动,且不同基因型和环境因子作用下的萌芽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种植面积达到600多万公顷,在中国粮食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又是世界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7%,占总耕地面积的51%.马铃薯是水分敏感作物,干旱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甚至绝产的现象.随着人口增加,水资源矛盾日益加重情形下,选育抗旱品种,挖掘旱地生产潜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因此,通过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中国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因其粮、菜、饲、加工兼用的特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马铃薯栽培种通常为同源四倍体,遗传背景狭窄且基因高度杂合,传统育种应用表型筛选后代的策略,隐藏在四倍体基因组中的不利等位基因在每个育种周期中显现,导致传统育种周期漫长,并严重依赖育种人的经验.原生质体具有活细胞的一切特征,因此它是研究基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