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置换在骨与软组织肉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第二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保肢是肢体骨与软组织肉瘤手术治疗的主流,现在临床面临的难题是肉瘤侵犯或包绕肢体重要血管的保肢。肿瘤连同血管整块切除后进行血管置换是避免截肢的主要手段。文献中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内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观察肿瘤切除血管置换进行保肢的可行性,术后早期并发症,局部复发和肢体功能的情况。 方法:从2004年8月至2009年6月,13例累及肢体重要血管的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患者在我院进行了保肢手术。年龄14-63岁,平均38岁,4例为恶性骨肿瘤,9例为软组织肉瘤。除1例肱骨上端骨肉瘤外,其他12例均位于下肢。7例患者术中同时进行了动脉和静脉置换,另6例仅进行了动脉置换。5例采用了同侧或对侧大隐静脉,8例采用了人工血管置换。对伤口的愈合、患肢的肿胀和置换动静脉的通畅情况,局部复发情况和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没有一例出现置换血管感染,肱骨骨肉瘤肱动脉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于术后第一天出现急性动脉栓塞,经急诊取栓后保留了肢体。8例行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5例(62.5%)出现了肢体肿胀和伤口不愈合,其他5例接受大隐静脉置换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p=0.043)。随访平均19.4个月(7-45个月),肱骨骨肉瘤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局部复发,但患者拒绝截肢,保肢成功率为92.3%(12/13)。1例术前存在肺转移的患者术后7.5个月死于肺转移,其他4例患者于术后半年-1年出现了肺转移(肺转移率38%),2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和63.6%,置换动静脉2年通畅率分别为100%和28.6%。12例下肢肿瘤患者术后功能良好(MSTS评分平均72%),肱骨骨肉瘤患者由于肿瘤切除同时切除了桡神经,功能差(MSTS评分33%)。 结论:肿瘤累及血管不是截肢的绝对适应证,肿瘤连同重要血管整块切除后进行血管置换的保肢手术是可行的,且可获得良好的局部肿瘤控制和肢体功能。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在逐步的加快,并且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环境绿化工作.园林树木是园林景观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既
顶管对接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对长距离曲线顶管进行分段施工,保证顶管隧道顺利贯通.本文以武汉市舵落口变~玉带门变220kV输电线路为例,介绍了电力工程中顶管
目的:探讨含阿霉素的明胶海绵在骨肿瘤穿刺活检通道中应用的价值。 方法:自1995-2008年对55例骨肿瘤患者行穿刺活检术,45例应用含1mg阿霉素(ADM)的明胶海绵栓塞穿刺活检针道
会议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睛(99TCm-MIBI)显像在评估骨肉瘤术前化疗疗效及化疗后骨肉瘤多药耐药性中的价值。 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8~27岁,
会议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电力客户服务系统的整合应用,成功的解决了传统电力发展中,营销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弥补了其缺陷与不足.因此,在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当中,要给
运行和维护检修工作是保障配电线路稳定运行主要技术手段,但来自各方面的因素都会给配电线路的运维检修过程带来压力,影响配电线路的正航运行.分析配电线路运维检修过程中出
目的:建立新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模型,进一步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在慢性压迫性脊髓症的诊断价值及其对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方法:15只大鼠经后
会议
目的:探讨自体和同种异体移植物重建兔前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后的塑型改建过程以及血管生成变化。 方法:24只骨骼成熟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两组
会议
近几年,10kV配电线路在电力系统和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发展与应用,因其与传统线路相比较,在施工质量和运行效果上有较大的优势.与此同时,10kV配电线路常常都是露天安装与施工,气
目的:探讨ASPN基因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scoliosis,AIS)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选取222名AIS患者和220名年龄匹配对照组,记录Al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