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3202004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5.4±8.5)岁;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60--85 岁,平均年龄(72.7±8.1)岁.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CCLG2008 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死亡患儿的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 年3 月至2015 年1 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诊并按照CCLG2008 方案化疗的545 例ALL 患儿,其中97 例死亡,分析其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 骨性Bankart病变是肩关节复发性脱位患者中常见的病变.目前通过在CT三维重建en-face面对肩关节盂底部绘制近似圆进行诊断和评估,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不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借助数字分析辅助测量技术处理对骨性关节盂的曲面面积进行测量,并对照手术记录,以探索更为可靠的诊断评估方法. 方法 全部人群为因单侧肩关节复发性脱位就诊于我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手术.所有入组样本在进行常规肩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肺癌病灶分子靶向治疗前后CT灌注成像参数的测定及对比,来判断其微血管构筑、血管生成的改变情况,从而判定肺癌恶性生物学能力的改变,为临床判定治疗疗效及实施治疗计划提供帮助,同时,进一步评价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疗效的判定价值. 方法(1)收集2010.10至2012.01间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经病理确诊肺腺癌的患者43例,EGFR基因突变检测均阳性.其中7例病人因伪影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正常肌层与子宫肌瘤、高信号子宫肌瘤与低信号子宫肌瘤的DTI成像指标差异及影像特征,初步探讨DTI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指导作用. 方法 研究对象为36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范围为25~64岁,平均年龄(43±9.62)岁,经超声和MRI检查等影像学方式确诊,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轴位DTI成像检查.36例患者共选定46个子宫肌瘤,测量记录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的ADC值、FA
目的 探讨不同足姿势在CT平扫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30例疑似足部疾病的患者,采用足尖垂直朝上进行扫描的设为A组,复查时采用相同扫描条件但足平踩于扫描床的设为对照组(B组),由两位高年资医师按五分法对五个趾骨基底部进行图像主观评价,同时记录两组的CTDIVOL,DLP及ED. 结果 A,B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2±0.38,4.25±0.54,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会议
目的 基于离体猪后腿造模,模拟不同人群四肢摄影,分析kV和mAs改变后对图像质量影响,探讨四肢摄影的个性化优化方案. 方法 2.1 常规组kV 值改变的实验 (1)以踝关节摄影条件为参照,以1kV作为一个改变等级,范围为45-90kV,分别对离体猪后腿行曝光三次. (2)以2kV为改变等级,范围为45-65 kV,将常规摄影mAs降低一档,和升高五档,每档曝光三次. 2.2 常规组mAs改变的实验
目的 MRI 3D序列在脊柱侧弯患者检查中的应用. 方法 选用5例脊柱侧弯患者行MRI检查.2例临床诊断脊柱侧弯,2例临床诊断椎间盘突出,1例硬膜膨出.设备型号:GE Discovery MR 750W 3.OT磁共振扫描机.常规扫描定位像,T1WI、T2WI矢状位,后行3D序列扫描.各项参数为:序列Cor CUBE T2WI,FOV:36,Phase FOV:1,TR:2000 TE:无限大,N
目的 探讨阴道形态异常对盆底松弛及脱垂病变程度的提示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临床脱垂定量评价标准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组48例(33~77岁,平均年龄62岁)与年龄、体质量和产次均匹配的正常无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对照组51例(43~80岁,平均年龄57岁),且均行盆腔MR T2WI检查.由两名影像医师在横断面(Delancey Ⅱ水平)图像上评价受试者的阴道形态,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医师对阴道形态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内动脉变窄率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到2016年行颈部CTA检查的脑梗塞患者78例,所有病例临床均排除心源性栓塞及颅内血管壁病变.其中男性55例,女性23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87岁.将病例分为两组:颈动脉内有斑块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颈动脉内无斑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处1厘米、2厘米处的直径,并计算出左右颈内动脉的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长期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58例(98髋),手术方法:全身麻醉后取侧卧位,以后外侧入路为例,采取先截骨后髋臼成型的方法,尽量暴露小转子,行保留股骨距1.5cm 截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