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1~13日无锡连续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来源 :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k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10日20h~13日20h,无锡地区出现了连续暴雨天气.本文主要通过天气背景形势、云图、雷达及地面自动站资料和各物理量等对此次梅雨期内连续三场暴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暴雨天气主要是受到低空急流、中低层切变线、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由于500hPa上副高及中低层切变线位置变化,造成地面雨带南北摆动,从而使暴雨落区产生相应变化,低空急流的每一次增强过程均会带来明显的降水过程.500hpa高空上中高纬两槽一脊的稳定环流形势,天气尺度系统的停滞,高低层天气系统的适当配置以及充分的水汽供应是造成我市本次连续暴雨的原因.同时,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也为我地区以后梅雨期暴雨的预报提供形势场经验.
其他文献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合理协调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提高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保障能力的基础。应当指出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下,河南平原人口密集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尤其是城市地下水超采以及引起的环境问题和地下水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要逐步调
地下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从事地下活动的地质环境。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数量、规模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地质环境,必须定量评价地质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城市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开放系统,其地质环境质量是由多个工程地质环境因素决定的,由于目前可得到的各评价因素数值在空间分布的不连贯性和地质环境特性隶属关系的不确定性,难以用经典数学模型加以统一量度,划分类
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从收益、成本、风险三个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制定地面沉降相关防治措施的综合支持,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是地面沉降防治研究领域的新课题。本文在综合考虑苏锡常地区技术、经济、人类活动等因素基础上,从地面沉降总体风险和地区差异水平出发,提出构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实现
以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为契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的方式,提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指标体系,最终划定本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定性的基础上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定量化分析长江源头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得出影响本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为动植物环境的改变,进而揭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为今后研究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及其合理发展做出了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矿山环境的基本现状,指出目前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分离,环境问题突出。通过对矿山环境研究的分析,指出目前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矿山环境研究范围界定不明确、研究对象不系统、基础理论不够重视,缺乏“防”“治”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矿山可持续发展一体化研究模式:搭建矿山环境可持续发展框架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从矿区一流域尺度系统研究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效应;
依据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对原鉴定的197个矿泉水水源进行了复核,结果表明:现有矿泉水水源地145个,共五种类型,总允许开采量为6217.18×104m3/a。矿泉水现年产量为10.46×104m3,针对开发中存在的水源保护形式严峻、资源浪费严重、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从管理、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蚕桑生产是南通农村经济特色产业,1995年桑田面积达3.4万km2,全年发种132万张,占江苏省蚕桑生产的40%,占全国的7.2%.近年来因气候、价格等因素影响,南通蚕桑生产成下滑趋势,生产区集中于南通北三县的海安、如皋和如东,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已引起南通政府的重视,同时给气象为农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南通1980-2009年春蚕、中秋蚕和晚秋蚕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距平小于-5斤/张为研究样本,
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向南爆发的过程,是常州市冬半年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寒潮天气出现时常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使交通运输受阻、事故增多,电力、通讯线路中断,给市民的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麻烦或不便,农业方面常会使越冬农作物遭受严重冻害而减产。多年以来,我国气象工作者对寒潮的主要源地、寒潮的统计特征、寒潮的天气过程分析及预报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梅雨锋是东亚夏季的一个重要的天气系统,梅雨锋及其引起的降水一直是气象学家关心的问题.到目前为止,β中尺度对流性暴雨降水的形成机理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相应也是一个预报难点.因此,对梅雨锋暴雨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仍是一个挑战性难题.本文运用中尺度暴雨MRM模式,模式计算水平范围取100~130°E,20~50°N,模式水平分辨率约18km.模式初始场资料取自中国气象台站日常业务使用的地面、高空报文资料
对流天气雷暴大风等中小尺度天气,其分析和临近预报历来是气象业务中的难点。而各种动力和热力不稳定的存在是对流发展的前提,位势和层结不稳定是强对流活动最重要的基本条件。因此,分析大气位势和层结不稳定,成为雷电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提高雷电临近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引入了大气稳定度参数如抬升指数(LI)、对流有效位能(CAPE)、归一化对流有效位能(NCAPE)、风暴强度指数(SSI)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