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季中国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历2003年和2005年沙尘暴影响减弱期后,2006年春季,沙尘暴天气频繁地发生和影响了包括蒙古、中国、朝鲜、韩国及日本等国在内的东北亚地区.本文主要采用我国2456个气象观测站和WMO(世界气象组织)交换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高空大气探测资料,结合沙尘暴浓度加密观测资料及FY-2C卫星监测反演的沙尘暴强度空间分布资料,对2006年春季发生及主要影响中国的沙尘暴天气作普查分析,研究沙尘暴爆发期间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活动的时空演变特征,对沙尘暴影响路径及源区作跟踪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沙尘暴天气过程分类和强度分型,并将其结果与2000年以来的历史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高职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探讨了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例予以说明。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
本文将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代表性站点--临安大气本底观测站的地面臭氧的最近观测数据与历史资料相结合,尝试分析了地面臭氧的长期变化特征,此外,采用对流层臭氧的卫星数据产品分析
会议
本项目于2006年春季在华北典型地区进行大气化学、气溶胶物理与化学和云微物理的飞机和地面综合观测实验,分析华北地区春季典型天气条件下气态污染物、气溶胶和云微物理参数的
会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根据2003年4月到2005年1月在WMO区域背景监测点-北京上甸子本底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连续观测的黑碳浓度和气溶胶散射系数资料,分析了京津地区背景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平均状况
会议
陈列一直是贯穿博物馆功能的非常明确的主题.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学校教育的课堂,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它将随着博物馆使命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探讨了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人员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DOAS)利用痕量气体对光辐射(特别是紫外和可见光)的特征吸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现了高灵敏度同时探测
本文利用2005年7月盘锦芦苇湿地芦苇生长旺季的小气候梯度系统半小时观测资料和开放式涡动相关系统10Hz原始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廓线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涡动相关法计算的
会议
本文利用河北固城站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站一年的数据和相关资料(2005年7月-2006年7月),统计和计算分析了华北地区农田下垫面一年太阳短波向下辐射、地面短波向上辐射、大
会议
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提出了海量空间数据存储与网络发布的解决方案.首先采用ArcSDE for SQL Server技术管理多元空间数据,实现空间数据的多用户及版本化管理,提高数据存取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