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高架复合道路混响贡献噪声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2012年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一条地面与高架桥复合的双层道路,路边环境受到的噪声,不仅会由地面的汽车所致,同时也受到由地面以及与高架桥桥底反射产生混响场声的影响。对此,仅在高架桥的上层沿路两边安装隔声屏障,对于防治混响声能所起到的作用将完全无效。应用虚墙理论、交通流理论和波动声学,提出一种用于预测路边开阔环境下由地面与高架桥底面混响引起的远场噪声的方法,确定相关影响参数,结果可应用于优化复合道路噪声控制。
其他文献
平波电抗器是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其影响日渐被人们所重视。以平波电抗器为对象,分别在平波电抗器有罩和无罩的情况下逐一对其施加频率为50 Hz、150 Hz和300 Hz的单频试验谐波电流,并采用声压法测试在各频率下平波电抗器声功率级。经分析,300 Hz工作电流发出的可听噪声为平波电抗器主要的辐射噪声成分。在300 Hz工作电流的工况下,分别采用频谱分析仪和声成像系统测量有罩和无罩平波
通过对地铁运行沿线及车辆段环境振动进行调查,了解易被居民投诉的节点问题,并针对节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分析产生的原因,汇总并整理出主观问卷,以此对受地铁振动影响的居民进行大量主观调查,总结出居民受地铁振动的影响程度,提出地铁运行环境振动标准应及时进行调整。
介绍一种高性价比的环境振动校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并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论分析及实际测试均证明采用本方法设计的环境振动校准装置具有稳定性好、性价比高等优点。
为了对拟建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影响做出预测,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但是导则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列车噪声源强需要进行类比测试确定,而不经过大量测试又无法获得准确的噪声源强数据;导则的计算模型非常复杂,非噪声专业人员使用难度较大,有些还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为解决上述问题,作者对国内目前常见的轨道交通系统进行了噪声源强测试,建立不同种类列车的噪声源强数据库,在
为了研究北京地铁车辆辐射噪声特性,在地铁车辆场试车线针对北京房山线所用地铁车辆开展噪声测试。依据测试中车辆以不同车速通过测点时采集的噪声信号,分析车辆辐射噪声的频率特性和衰减特性。该结果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声源模型提供参考。
针对具体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建立轨道-土层模型,得出场地土振动响应。对比实测结果证明模型精度较高。讨论参数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靠近振源时,软土振动响应比硬土大,振动衰减速度比硬土快;50轨、增加列车载重量、提高车速,地面考察点振动加速度增加;扣件刚度和阻尼及扣件间距减小,地面各考察点振动加速度减小。扣件刚度和间距的变化以及载重量和车速的变化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可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敏感参数降低地面振
主要通过对道路交通噪声和铁路噪声两种声源信号的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和双耳自相关函数(Interaural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的分析,判定表征声音信号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量能否更全面、准确地表明交通噪声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观评价实验,找出人的主观烦恼度与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实验方法进行论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声压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地铁振动级限值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利用主观调查对北京市地铁某敏感区域的60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对其主观感受进行统计分类,共分为“完全接受、一般接受、勉强接受、不能接受、完全无法接受”五档,在这五档中符合完全接受和一般接受的住户为116户,作者对这一部分居民进行入户测试,通过统计学原理对测试数据进行的分析,得出地铁振动级的限值为58dB.
针对人们日益关注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问题展开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道路车流量、车型比例、车速等实测数据计算出噪声的大小;二是通过分析道路噪声倍频程中心频谱特性确定大中型车流量。实验研究证实,根据噪声倍频程中心频率的分析结果可以很好地估算出大中型车流量。
针对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这一新型地铁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方法,传统的分析方法采用经验公式估算,在对复杂基础项目分析时缺乏针对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应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得解决这个问题,并与实测数据相结合,做到模拟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对地铁停车场上盖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