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列车振动限值的统计方法研究

来源 :2012年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地铁振动级限值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利用主观调查对北京市地铁某敏感区域的60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对其主观感受进行统计分类,共分为“完全接受、一般接受、勉强接受、不能接受、完全无法接受”五档,在这五档中符合完全接受和一般接受的住户为116户,作者对这一部分居民进行入户测试,通过统计学原理对测试数据进行的分析,得出地铁振动级的限值为58dB.
其他文献
在新的形势下,通风管道消声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市场规模非常大。要求通风管道消声器精确(密)设计,让消声器在达到消声效果的前提下,消耗更少的资源(比如材料和空间),更低的通风阻力(耗电也减少)。过去几十年,别洛夫公式(基于—维理论假设得到的解)和二维理论假设得到的解在指导通风管道消声器的设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论是理论(成立的前提与实际有差距)还是实践都表明,运用一维理论和二维理论计算的结
建立大型变压器的简化有限元模型,重点模拟变压器的辐射声场。利用有限元以及边界元等数值方法,模拟变压器的典型安装环境,包括单侧以及双侧设立有防火墙。根据IEC标准中所规定的测量方法,对变压器仿真模型进行辐射声功率的测量,重点讨论防火墙的设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测量实际安装的变压器,验证仿真计算中所得到的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常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控制措施进行调研,特别是北京市地铁运行环境振动进行大量实测及分析,对控制措施实际减振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价,在对现有常用的振动控制措施的减振效果、经济性等典型信息进行对比,可知,通过使用适当的振动控制措施,能够使建筑物振动达到标准要求。
平波电抗器是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其影响日渐被人们所重视。以平波电抗器为对象,分别在平波电抗器有罩和无罩的情况下逐一对其施加频率为50 Hz、150 Hz和300 Hz的单频试验谐波电流,并采用声压法测试在各频率下平波电抗器声功率级。经分析,300 Hz工作电流发出的可听噪声为平波电抗器主要的辐射噪声成分。在300 Hz工作电流的工况下,分别采用频谱分析仪和声成像系统测量有罩和无罩平波
通过对地铁运行沿线及车辆段环境振动进行调查,了解易被居民投诉的节点问题,并针对节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分析产生的原因,汇总并整理出主观问卷,以此对受地铁振动影响的居民进行大量主观调查,总结出居民受地铁振动的影响程度,提出地铁运行环境振动标准应及时进行调整。
介绍一种高性价比的环境振动校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并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论分析及实际测试均证明采用本方法设计的环境振动校准装置具有稳定性好、性价比高等优点。
为了对拟建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影响做出预测,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但是导则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列车噪声源强需要进行类比测试确定,而不经过大量测试又无法获得准确的噪声源强数据;导则的计算模型非常复杂,非噪声专业人员使用难度较大,有些还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为解决上述问题,作者对国内目前常见的轨道交通系统进行了噪声源强测试,建立不同种类列车的噪声源强数据库,在
为了研究北京地铁车辆辐射噪声特性,在地铁车辆场试车线针对北京房山线所用地铁车辆开展噪声测试。依据测试中车辆以不同车速通过测点时采集的噪声信号,分析车辆辐射噪声的频率特性和衰减特性。该结果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声源模型提供参考。
针对具体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建立轨道-土层模型,得出场地土振动响应。对比实测结果证明模型精度较高。讨论参数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靠近振源时,软土振动响应比硬土大,振动衰减速度比硬土快;50轨、增加列车载重量、提高车速,地面考察点振动加速度增加;扣件刚度和阻尼及扣件间距减小,地面各考察点振动加速度减小。扣件刚度和间距的变化以及载重量和车速的变化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可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敏感参数降低地面振
主要通过对道路交通噪声和铁路噪声两种声源信号的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和双耳自相关函数(Interaural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的分析,判定表征声音信号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量能否更全面、准确地表明交通噪声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观评价实验,找出人的主观烦恼度与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实验方法进行论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声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