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大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来源 :第七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制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了泸州老窖中高温大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固相微萃取的操作条件.用50/30 μm碳分子筛/聚二乙烯基苯/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 on PDMS)纤维头,于50℃下对大曲样品顶空吸附30 min,于250℃下解吸2 min,采用GC-MS对解吸物进行分离鉴定.大曲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含量较高的是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还有一些含吡嗪类化合物.
其他文献
在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中,需要根据消防炮水射流落点的位置进行调节,为检验系统的调节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本文对其控制过程进行了仿真,证明控制程序能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中国有节庆饮酒的悠久传统,不同节日所饮酒种亦不相同.作者详细阐述了从春节到除夕的各种典型节日中的代表酒种和酿制方法.同时,结合中国传统节日酒文化,对当代中国酿酒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从人文黄酒、科技黄酒、健康黄酒的角度,全面阐述了黄酒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来,黄酒产量持续上升,质量不断提高,新产品不断涌现。目前,南黄北上,北黄力拓,东黄西展,东西联手,黄酒正在打破地域界限走向全国。
对中国浓香型大曲产业发展做了简要概述,包括浓香型大曲产地气候、生产企业,以及制曲原料标准、制曲生态园的建设和机械化制曲的现状等.同时介绍了制曲行业相关标准的研究,并展望了制曲产业今后的发展.为促进制曲的规模化发展,需要研制更加高效、智能的制曲设备来满足生产的需求。为加快制曲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大曲品质,还可以通过规范制曲操作,甚至改进制曲工艺等方式来实现。
本文对酿酒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对各类型酒的产量、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进行了行业分析,指出随着中国酿酒行业产量、产值、效益与产品质量同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升级,酒类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综合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情况看,今年中国酿酒行业将持续向好。
观音土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有霉菌、酵母及少量的细菌.以本公司保存的绿衣观音土曲为出发菌,采用PDA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一株糖化能力很强的根霉菌G1.通过微生物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出结论:G1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大曲质量的优劣对白酒产品的质量、产量和出酒率起决定性作用.从多方面对普级大曲和优级大曲酒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大曲和优质大曲在理化成分、酶系、生化性能方面存在差异.
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酒中17种氨基酸的方法.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柱前衍生试剂,色谱柱为C18(4.6 mm×250 mm,5μm),乙酸钠-乙腈-水混合体系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 nm,40 min内17种氨基酸得到良好的分离.在0.025~1.25mmol/L范围内其浓度与响应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8.6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HS-GC-ECD)测定黄酒中微量氰化物的含量方法.使用回流蒸馏法对酒样进行前处理,得到氢氰酸后,使其与溴水反应生成溴化氰,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进行测定.作者对衍生化反应条件以及顶空条件和气相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选择,并利用硫氰酸钾及亚铁氰化钾替代氰化钾作为标准品使用.使用该法测定氰化物的出峰时间约为2.79 min;氢氰酸浓度在2.5~30 μg/L之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加饭酒大罐发酵过程醪液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主酵和后酵醪液中醛、高级醇、酯等3大类风味物质的变化.发酵醪液中的醛类物质主要是在加饭酒主酵过程中形成的;高级醇的生成除了在主酵期伴随酒精的形成而大量生成外,在后酵中也会缓慢积累;酯类物质主要在主酵和后酵开始阶段生成,在后酵后期还略有增加.主要的挥发性/半挥发性风味物质中,苯甲醛、苯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