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侏罗系七克台组泥岩地化特征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7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鲁番-哈密盆地含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煤成油盆地之一。侏罗系是吐哈盆地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沉积地层,也是盆地内最重要的烃源岩层。本文通过分析吐哈盆地侏罗系七克台组泥岩地化特征,指出七克台组源岩以半深湖沉积为主,母质类型较好,生烃潜力大,泥质较纯,于早第三纪即开始生油,目前正处于大量生油的初始阶段,是台北凹陷西部浅层原油的主要供烃层。
其他文献
在对辽河坳陷滩海西部地区进行勘探的过程中,发现了以东三段、沙一、二段以及沙三段暗色泥岩为主的烃源岩。本文主要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烃源岩进行分析,通过对烃源岩的基本地化特征分析,从而为后期圈定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打下基础。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有串岭沟组、洪水庄组和下马岭组黑色页岩三套黑色层系,其中不乏富有机质的岩层。同时,令人瞩目的是,在燕山东段冀北坳陷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和下马岭组地层中发现大量油苗(沥青),构成规模巨大的古油藏遗存。本文通过分析了华北北部洪水庄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洪水庄组为十四亿年前形成的一套富有机质沉积,它与雾迷山组、铁岭组、下马岭组的储层构成了合理的生-储-盖组合关系。因此洪水庄组
柴达木盆地组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随着坳探开发的深入进行,可供勘探的中浅层有利目标越来越少,油气勘探向纵深发展成为必然。柴达木盆地深层油气的形成和成藏规律研究,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理沦和勘探意义。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及柴西第三系N1及其以下深层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采集,并开展了生烃潜力、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开展了盆地模拟研究,对柴北缘中下侏罗统和柴西第三系深层烃源岩进行了埋藏史
本研究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古生物学、沉积学等学科理论与分析技术,通过大量野外工作和室内化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奥陶系风化壳气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
优质烃源岩的存在是大油田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与海相沉积以Ⅱ型干酩根为主不同,我国东部湖相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以腐泥型为主,显示了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在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检测出了高丰度的与细菌有关的分子化石,表明细菌是各套烃源层重要的生源之一。本文介绍的湖相烃源岩的形成是细菌“破坏”与“建设”两种作用竞争的最终结果的反映,细菌的高度繁衍或细菌改造陆源有机质,是咸化条件下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中重要而
古环境决定了油气源岩的种类,成岩演化过程,以及所形成油气的种类:反之亦然,给定种类的油气,是由特定种类的源岩或者说由特定古环境下沉积的源岩在特定成岩演化阶段形成的。因此,本文指出油气、源岩、古环境(成岩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充分且必要的互为因果关系,任何两者之间都存在唯一的双向对应关系。
我国西部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隆升和沉降,致使古生代油气藏遭受生物降解、水洗、热蚀变等次生变化,形成沥青。本文介绍了沥青成气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并就动力学的应用及生气潜力进行浅谈。
南华北地区下古生界分布面积约7.5x104km2,残存地层厚度600-1300m。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早寒武世初期南华北南缘为倾向秦岭洋的大陆边缘及台缘斜坡环境,发育一套灰黑色、黑色含磷泥页岩及深灰色泥灰岩。本研究在霍邱马店下寒武统雨台山组和猴家山组荧光薄片发现多种岩石内出现过油气运移的踪迹,表明下寒武统烃源岩具有多次生烃的能力及油气运移特征。
芦草沟组是三塘湖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烃源岩样品的族组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脂肪酸酯等含氧有机物,随着埋深增加,饱和烃和芳烃含量递增、非烃含量和有机碳递减,说明含氧有机物是源岩生烃的主要贡献者。研究显示,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咸化湖相还原环境,母质输入以水生生物为主,在沉积初期和成岩过程中曾经历过微生物的改造,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均对成烃有贡献。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自上而下包括上统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巴塔玛依内山组,下统姜巴斯套组和东古鲁巴斯套组。本文通过分析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指出石炭系上统烃源岩岩性以海陆交互相碳质泥岩和油页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为弱氧化-还原环境,处于低熟-成熟阶段,是一套好生油岩。下统源岩为海相暗色泥岩层与油页岩,厚度较大,出露遍及三塘湖盆地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