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孔子的历史认同观念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91234567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孔子的历史认同观念,指出孔子以三代之礼作为历史认同的主要对象,通过亲仁追孝、倡德务民等内、外两个向度上的认知与拓展,把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的一些新的伦理观念贯注进了传统之礼,从而将礼中宗教、伦理、政治等几种因素进一步有机整合。孔子在认同礼之教化及其对现实重要性的同时,还提出“忠恕”、“和而不同”等思想,表明了一种具有认同意识的“天下”观念,此观念不仅强调以尊礼为内涵的世界秩序,而且体现了对西周以来“天命”传统的继承与超越,这是其认同三代之礼的必然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儒家经典《左传》在民国收藏过程中,书的递藏与人的活动为切入点,探讨了儒家精神的延续及其内在变化。
《天目山》杂志作为自然保护区自己创办的刊物,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自然保护区中极少见的,而且能够坚持十几年,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也正是这个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支撑它走到今天。天目山历来是名人纷至的地方,他们不仅丰富和提升了当地文化的内涵,对自然保护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天目山》杂志自创办以来就和来访过天目山的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寻访名人的足迹,编辑们顺着种种蛛丝马迹,揭开了一个又
  本文从儒学内在的义理发展来推断《中庸》成书的早晚。通过考察儒家心性哲学的三个大问题,即天道性命的上达与下贯、仁的内化与性的明确、仁性实现方式的逐步自觉,本文认为
  本文枚举体现在当代《论语》通行本——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以及同样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读本——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之中,其它译注本也普遍存在,基本属于传统以来所遗留
本文通过论述《周礼》的制度设计其实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所创作的一种“理想国”性质的“乌托邦”。纠正了周礼》研究中有一种普遍的偏差,就是过分地留意于其当时的制度设计(
会议
张轲,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8年后取得硕士学位,1996年进入哈佛大学设计学院,1998年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1999年与几位年轻设计师在美国纽约创建标准建筑设计事务所(st
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电站轴流式水轮机顶盖及螺栓的模型,研究了不同预紧力工况下顶盖及螺栓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顶盖应力梯度较大处主要存在于内顶盖上盖板、
大纵湖醉蟹卫生质量调查江苏省盐城市郊区卫生防疫站(224002)颜公达大纵湖醉蟹发展到企业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系传统食品,享有盛誉。1990年盐城市标准局制订了《醉蟹企业标准》,从1990年至1994年,我们
  本文对“儒医”这一概念的产生、发展和流行进行疏理与考辨,既指出“读书人出身的中医先生”就称为儒医的世俗说法似是而非,也提出“儒医同源同宗”说与“儒医”
会议
  隋唐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儒释道三家并存的政策,在统治者的扶持下,道教与佛教均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儒学虽失去独尊地位显得有些冷落与沉寂,但它依然是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