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教育背景下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研究

来源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happy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部分德育工作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以德育课程建设为重点,在推动和深化学校德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这不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研究急需解决的难题。基于这一情况,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 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该文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题;如何更好地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它的核心内容是需要考虑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的问题,其重点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创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须始终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为首、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成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时至今日,德育教育的重视度依然强烈。《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培养,以此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培养学生的德育目标融入各门学科教学之中,有机地结合德育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等其他课程及各类专题教育,并有效地利用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日活动的历史学习氛围,充分发挥课程综合育人的核心作用。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与2001 年开展的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是极其必要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语文知识含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今初中生普遍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的影视作品已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因此教师要在对初中生进行语文教学时,逐步将课外阅读的意识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义务
“核心素养”是人们为了更好地面对21世纪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建构出来的能力与素养体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只有在思想和能力上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时期带来的挑战,而接受先进思想和培养必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在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就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和不同组织、地区都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发出了疑问。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情况下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新课程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基础学科的教学方向实现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的改变,正在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行根本变革,这也证明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更加符合当今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地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基础的学科,学好地理对于学生认识并应用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几年,教育部门提出并提倡核心素养的
家庭作业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作业的研究在世界各国由来已久。适当适量的家庭作业对学生预习或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都有很好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已基本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较过去更加活跃,这在英语作业上也有体现。现在的初中英语作业要求学生机械抄写的内容已大大减少,但我们不可回避的是,背诵和各种习题类作业在初中英语作业
素质教育在刚被人们所知晓时,就以其强大的鼓动性被人们所接纳。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的个性需求和个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实可以表明:素质教育获得广泛赞誉,是基于其道德和逻辑优势,在实践中并没有体现出其优势。素质教育之所以能够兴起并获得广泛的道义支持,是缘于社会对素质内容的重新界定和教育内在功能的结构性张力反弹及其政府决策层的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其实是对以往教育的基本内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21 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目标如何实现?发展素质教育是最佳路径.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落实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52 年后实行的双基阶段、2001 年后兴起的三维目标阶段、2014 年后力推的核心素养阶段.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核心素养领域迈进,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通过何种路径才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回应、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许多历史教师的关注。然而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课可见。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树立清晰地教学目标,编制系统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历史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教学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可见,进
“计算”与“应用”是数学里并进的两条线,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应用中,使学生在应用中体会计算,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认识运算的意义,并利用问题的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让学生用学的计算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和价值。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探索创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