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拓扑异构酶I 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双靶点抑制剂的 分子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来源 :2015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中英药物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4m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化疗药物往往针对单一靶点进行过度调控,容易造成机体失衡,因此普遍存在毒副作用大、易耐药等问题。多靶点药物可以针对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多个环节进行调控,比单靶点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耐药等优势。
其他文献
具有阴离子跨膜转运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因可望作为“阴离子通道替代疗法”成为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在影响阴离子跨膜转运的结构因素中,化合物的亲水亲脂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2]。
会议
微管是细胞的关键成分,在细胞分裂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抗肿瘤药物非常重要的作用靶点[1]。考布他丁A-4(CA-4)是天然强效小分子微管蛋白抑制剂,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2]。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两个芳环的顺式构型和3 个相连甲氧基是CA-4 强细胞毒性的重要条件;但是其顺式双键容易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异构化为反式双键使活性降低[3]。
会议
会议
含3-吡啶基杂环化合物是一类PI3K/mTOR 双重抑制剂,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1,2],但是其毒性较大。本课题采用脲的结构片段替代了此类化合物结构中的乙酰氨基,或用苯甲酰胺片段替代吡啶片段,设计、合成了多个系列的化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 和HRMS 表征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会议
会议
青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的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对各种疟疾均有疗效,具有高效、快速、低毒、安全等特点,青蒿素的发现成为抗疟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天然产物主要是由动植物产生的,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不到总数的5%。但45%的微生物天然产物具有生物活性,其活性化合物的数量占到了活性天然产物总数的10%以上,仅抗生素就占到了8%左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