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Ni-5﹪W合金与固态多晶AlO材料的润湿性

来源 :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材料科学技术分会暨第三届海内外中华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y198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传统的静滴法进行改良,观察了1773-1873K内熔融Ni-5﹪W合金与固态多晶Al<,2>O<,3>材料间的润湿行为,测定了接触角,并计算了附着功.结果表明,熔融合金与固态Al<,2>O<,3>接触的最初阶段,接触角由110°急剧下降至100°左右,并在1823K和1873K时观察到了随后的周期波动.3个温度下的附着功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结合界面微观组织观察,可认定熔融Ni-5﹪W合金与固态Al<,2>O<,3>材料间的润湿行为为反应润湿;由于1823K和1873K时界面反应剧烈,导致界面不稳定,附着功比1773K时较小.
其他文献
为了准确把握激光弯曲成形中工件的变形,通过对温度场和金属热成形变形行为的研究,提出了ZY温度梯度机理、ZX温度梯度机理、Y向屈曲机理、X向屈曲机理、X向增厚机理、Y向增厚机理以及相变膨胀机理七个激光弯曲变形的成形机理,这些机理更加全面的揭示了加工板料的整体变形.并且,基于扫描路径规划分解为点的构想,首次提出了"特殊点"方法."特殊点"是一些不同大小的同心圆型扫描轨迹,它可以大大增加点的热影响区,利
本文利用多种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对分子束外延生长在(0001)蓝宝石衬底上的ZnO薄膜的极性进行了研究,其中我们首次成功的发展了利用电子全息测定了ZnO薄膜的极性的方法,首次成功的利用能量损失谱方法测定了ZnO薄膜的极性,同时三种测定极性的方法也进行了比较。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复合多醇体系中制备了尺寸均匀,高长径比磁性Fe3O4纳米线.高分辨电子显微图片和电子衍射图像表明纳米线是沿着平行于(33i)面方向生长的.多醇类聚合物在体系中不仅可以阻止初始晶核的团聚,而且通过其与晶体表面的配合作用,改变了晶体中某些晶面的表面能,促使晶体沿着特殊的晶面方面生长而得到一维纳米结构。
本论文中,给出了网格环境下基于时间限制的运行费用最小的有向无环图(DAG)调度算法.该算法有两个关键技术:DAG中有效路径的提取能够有效地定位任务何时在资源上运行;DAG中在作业运行时间尽可能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任务映射到价格便宜的资源上运行.最后,给出该算法的仿真实例,并比较分析了作业在不同时间限制下的运行情况。
研究了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功能薄膜LaCaMnO(LCMO)在半导体硅衬底上的外延生长及其电脉冲诱发可变电阻(EPIR)效应.通过在半导体硅衬底与功能薄膜之间添加Ir/MgO双层缓冲层的方法,制备了全外延的LCMO/Ir/MgO/Si(001)的异质结构,其面外外延关系为:LCMO(001)//Ir(001)//MgO(001)//Si(001).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明,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为碳源前驱体、具有橄榄石结构的LiFePO/C产物比较,该复合材料粉体粒度小,电化学性能优良,体现在:占体积分数为26.88﹪的产物粒度小于1μm;0.1C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47mAz·h·g,相对纯净LiFePO提高66mAz·h·g.此外,初步分析了β-环糊精在制备过程中细化颗粒的机理.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轩(SHPB)装置对无压浸渗制备的SiN/Al-AlN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压缩实验,并与准静态压缩实验相比较;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SiN/Al-AlN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压缩强度和断裂应变均高于动态压缩,分别达到1748MPa和10.87﹪;在动态压缩中,当应变率从740提高到1850,压缩强度稍有提高,断裂应变则
氢气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可利用的理想能源,光解水制H的关键是具有高性能的光催化剂.本文论述了光解水的机理,综述了近年来有关TiO、过渡金属氧化物、层状金属氧化物、光生物催化剂以及其他新的复合物在光解水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提高其光催化反应活性的途径,对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研究了不同水热(180℃)碱性条件下(糖)醇对Cu的还原,通过控制不同水热条件及添加不同种类和质量的(糖)醇,借助XRD和SEM分析,得到了不同的产物及产物形貌.当不加任何(糖)醇时,产物为CuO,其形貌随c(OH)/c(Cu)增大而由薄带和球形颗粒向薄片转变;当在不同c(OH)/c(Cu)中添加同量的D-Sorbitol,c(OH)/c(Cu)=2时产物主要为CuO,具有多种形貌,c(OH)/c
以VO-HPO-en-HO(en=NHCHCHNH)体系为例,系统研究了合成工艺与物相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反应物摩尔比对产物物相组成有明显影响;不同的加料顺序会引起不同的初始反应,但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和组合无关;充填率对各物相的相对含量有影响,高充填率利于高骨架密度物相的形成;影响水热合成的各因素间存在复杂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