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后锚固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第35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巷道开挖峰后锚固体力学特性这一关键问题,采用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方法,综合考虑峰后破裂试块、多根锚杆和三轴加载条件,设计了锚固体大比例相似模拟三轴试验台,并采用完整试块预先加卸载方式,预制峰后破裂状态岩体,开展了不同支护参数条件下的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在三轴加载条件下,峰后锚固体载荷具有显著升高期、稳定期和下降期的三阶段特征,并且稳定期内载荷呈现多峰值特征;随锚杆间排距增大,锚固体载荷峰值逐渐减小,多组峰值波动幅值逐渐减小,并且裂隙面包裹的岩块块度减小,由相邻锚杆之间的临空区域挤出,锚杆锚固作用降低;随锚杆预紧力增大,锚固体载荷峰值及峰值波动幅度均逐渐增大,即提高锚杆预紧力能够有效提高锚固体的承载能力;同时,较高的锚杆预紧力能够促使锚杆载荷峰值由锚固体承载前期逐渐转移至后期,充分发挥锚杆在峰后锚固体承载后期的支护作用.
其他文献
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较大的原因,指出覆盖岩层与崩落矿石的接触关系是造成矿石损失贫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反映矿岩接触关系的矿岩相对粒度概念,开展了矿岩相对粒度对岩石混入的试验研究,给出了矿岩相对粒度的控制方法.研究表明,对于某一特定矿山,在其他条件一定时,矿岩相对粒度越小,岩石混入率越低,反之则越高.本研究对于优化矿岩相对粒度,形成科学合理的覆盖岩层与崩落矿石,降低矿山损失贫化具有指
蒋家河煤矿开采低透气性高瓦斯特厚煤层.论文针对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大、上隅角瓦斯超限和回风平巷风排瓦斯量大等问题,提出了本煤层预抽、专用瓦斯抽放巷抽采和上隅角埋管抽采瓦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矿ZF202综放工作面进行了瓦斯治理,进行了现场实测和瓦斯抽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本煤层预抽后,瓦斯含量由7.92m3/t下降为4.21m3/t,瓦斯压力由0.72MPa下降为0.38MPa;上隅角瓦斯浓度由0.78%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了煤层顶板为坚硬岩层的冲击致灾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冲理念,并将理念在工程实践中进行验证.研究得出,坚硬顶板相比较于软弱顶板,易发生冲击矿压的原因分为4种:①坚硬顶板易积聚能量,给予煤层以应变动能;②坚硬顶板破断能够释放大量能量,易诱发冲击灾害;③坚硬顶板对远场震动衰减效应较弱;④充分采动后,坚硬顶板能够形成较长悬顶,使煤体中应力集中系数高.通过模拟研究手段,针对不
本文对潞安新建李村矿进行7个测点的地应力实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符合李村矿区实际边界条件的三维地质模型,并运用BP神经网络对地应力场进行反演,得到矿区最大、最小以及中间主应力分布规律,证实BP神经网络能被用于煤矿地应力反演分析.模拟分析了最大主应力与巷道轴向不同夹角α条件下的规律:随α增大,浅部围岩最大主应力逐渐增大,呈"对称→不对称→对称"变化,且等值线密集由顶底板转向两帮;顶板最大
大倾角煤层长壁大采高采场顶板、充填岩体、煤壁与支架相互作用特征异常复杂,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现场实测综合方法,研究非对称大尺度采场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大倾角大采高采场垮落顶板向下滚、滑、充填特征更活跃,对支架尾部有冲击作用,垮落岩体沿倾向的充填压实程度呈现出下实、中虚、上空特征,导致不同区域支架受载非均衡程度增大.工作面倾斜中、上部顶板岩层破坏运动空间增大,形成的高位基本顶周期性
地质动力区划在中国经历了"引进、发展、创新"3个发展阶段.应用地质动力区划建立了板块构造与矿井工程联系的地质构造模型.基于地质动力区划自主研发了的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系统软件,开发了基于GIS技术的矿井动力灾害危险性多因素模式识别预测信息系统.矿井动力灾害发生应具备相应的地质动力环境条件,提出了矿井地质动力条件评估方法和指标,为判定矿井动力灾害属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了矿井煤岩动力系统,确定了动力系统
针对我国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瓦斯抽放难题,提出了静态膨胀生裂技术增加我国突出煤层透气性系数方法.根据静态膨胀剂膨胀生裂增透作用原理:被膨胀岩体将经历裂隙萌生、裂隙传播和裂隙扩展贯通3个过程,岩体内新生的大量裂隙能极大提高其瓦斯透气性系数.实验证明了静态膨胀剂能膨胀裂开突出煤层及其顶底板岩体,实验论证了静态膨胀剂增透突出煤层作用原理及可行性.作业温度、钻孔直径、膨胀剂浓度等因素影响静态膨胀剂的膨胀性能.
岩爆是高地应力环境下开挖扰动的一种地质灾害,通过对类岩体大尺寸试件进行不同围压下的顶部梯度加载-单面卸载的加卸荷试验,采集试件内部测点在岩爆前后的应变过程,结合岩爆岩体的宏观破坏现象,分析脆性岩体在不同围压加卸载条件下的岩爆特性.研究表明,不同围压下进行加卸载试验时,试件卸载时的围压大小会直接影响岩体在岩爆时的破坏形态;试件在两种加载路径下发生岩爆时,试件卸载面产生的岩爆起裂点均是由试件卸载面中部
大松动圈永久巷道在我国普遍存在.巷道大松动圈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大松动圈巷道支护应遵守"宽断面、严治水、少扰动、及时控、强支护、紧封闭、协调变、勤量测"24字支护原则.采用渐进式支护方法,就是把支护的时机与松动圈的发展结合起来,利用喷浆、锚杆支护减缓松动圈的扩大并形成人工支护结构,利用锚索连接人工支护结构和自然承载结构,利用锚杆、锚索注浆进一步强化人工支护结构,并最终形成永久巷道的双稳定结构.
随着开采深度、开采强度的加大,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锚杆除承受较大的准静态采动压力外,一些锚杆还要承受冲击载荷的影响并产生动力扰动损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岩层断裂对下位煤岩层和巷道的位移扰动,理论分析了扰动波在锚杆锚固结构中的波动特征与黏弹性效应,并在动静组合加载系统上进行了树脂锚固体剪切损伤的实验研究.综合研究认为工作面推采使岩层间出现层位差并导致非全长锚固锚杆产生动态加、卸载现象;树脂锚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