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下肢动静脉损伤程度重新评定1例

来源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八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1987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疑难下肢动静脉损伤程度重新评定1例,被鉴定人小腿伤后大量出血,自述伤后出现昏迷症状,但病历记载其血压、呼吸、脉搏等数值均在正常范围,无休克相应症状记录,现有材料不能反映其确切出血量,故原鉴定以失血性或创伤性休克适用司发《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评定其损伤程度是不合理的。该损伤程度鉴定案例反映出原1990版轻重伤鉴定标准在原发损伤导致的必然医疗创伤的损伤程度评定上存在漏洞,尽管在总则里有原则性涉及,但无明确具体的条款规定,亦无相关释义,致使基层鉴定部门实际应用中不好掌握,诸如对该伤者的损伤程度评定,如构不成重伤标准八十七条,则在轻伤标准里找不到相关条款,更不能评定为轻微伤,导致当地鉴定机构主观分析判断其较大分支动静脉破裂大量出血应该达到休克而评定为重伤。新标准在损伤形成瘢痕的长度与其损伤程度规定上做了更加完善的划分,单纯体表外伤性瘫痕的损伤程度最高可达到重伤二级,这是原标准所没有的,在伤与度相适应上更加规范化,都是值得肯定的。
其他文献
损伤程度鉴定是为案件定性、量刑需要,鉴定之前性质不清,不能对加害人采取强制措施,因而鉴定都发生在诉讼的前期阶段。因此鉴定应以损伤当时伤情为主,损伤的后果为辅,综合鉴定。当
会议
本文阐述了现在法医工作面临的现状,对法医工作提出了建议,包括对法医人员进行横向管理、纵向管理相结合,促进人才激励机制的健全,建立法医人才的持续培养机制,提高法医人员的工作
会议
本文阐述了某些人体损伤在《标准》中没有相关的评定依据条款,《标准》中某些条款概念不明晰或规定错误。提出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时需把握的原则,应用目前客观检查方法可以确证
伤残评定在中国现有两套标准在司法鉴定实践中同时使用.一是GB/T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和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虽然同是国
会议
本文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部分条款进行了浅析,包括标准5.2.4m)耳廓形态不规则,且左右两侧面积存在显著差异,故耳廓缺损的比率无法准确计算;标准5.10.4b)环指、小指末节占
会议
本文阐述了1例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对标准的诌义,同样作为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编写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鉴定原则中这样规定,“对于伤情在临界状态的,就低不就高原则”。
会议
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往往决定造作损伤的水平,本文遇到的两个案例,一例乡村诊所医务人员造作损伤的手法并不高明,但另外一例系高级别的医务人员,可能采取过度缝合创口,待创口结痴过
关于手离断,在《新标》附则6.16中规定是指损伤当时完全离体或仅有少量皮肤和皮下组织相连,或者因损伤经手术切除的。可以理解为只要损伤当时断端处的血管、神经、肌
会议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工作中,精确测量评价关节运动活动度(ROM)是一个难点.为寻求一种客观性强、重复性好、可信度高、方法简单可靠的关节ROM测量方法,尽最大可能地排除人为主观
脊椎滑脱损伤在法医学临床检验鉴定中较多见于脊椎骨折后引发脱位,多见于交通事故,外伤损伤中较少见,而陈旧性脊椎骨折遭到新的外力打击后出现脊椎滑脱和混合原有脱位对法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