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脊椎滑脱损伤的法医临床学分析

来源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八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my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椎滑脱损伤在法医学临床检验鉴定中较多见于脊椎骨折后引发脱位,多见于交通事故,外伤损伤中较少见,而陈旧性脊椎骨折遭到新的外力打击后出现脊椎滑脱和混合原有脱位对法医检验鉴定造成困难,导致被鉴定人对结论不服,多次重复鉴定,使案件处理难度增加,本文对50例脊椎脱位损伤的案例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脊椎脱位损伤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总结,脊椎有明确外伤史、住院病历及手术记录证实脊椎滑脱,影像学检查资料齐全。观察影像材料椎体明显滑移,受伤部位痛感明显,根据部位不同出现椎管狭窄症状,疼痛进行性加重,两下肢麻木、抽搐,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跋行等症状。注意鉴别疾病与外伤的参与程度,对其之间的因果关系要仔细评判,其中对送检资料及复查医学影像学资料是鉴别外伤与疾病因果关系步骤中的重中之重。除常规X线片、CT,MRI检查外,必要时可做核同位素检查以鉴别陈旧性损伤。2014年颁布实行的《人体损伤鉴定标准》5.9.4d只规定了脊椎脱位为轻伤二级,但未对脱位后出现的功能障碍并发症未予界定。
其他文献
<正>一、案例简介:2014年4月3日5时55分许,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淳湖路"咸田公交站台"处路段发生一起重型半挂货车与重型油罐车相撞的交通事故,车辆起火
会议
损伤程度鉴定是为案件定性、量刑需要,鉴定之前性质不清,不能对加害人采取强制措施,因而鉴定都发生在诉讼的前期阶段。因此鉴定应以损伤当时伤情为主,损伤的后果为辅,综合鉴定。当
会议
本文阐述了现在法医工作面临的现状,对法医工作提出了建议,包括对法医人员进行横向管理、纵向管理相结合,促进人才激励机制的健全,建立法医人才的持续培养机制,提高法医人员的工作
会议
本文阐述了某些人体损伤在《标准》中没有相关的评定依据条款,《标准》中某些条款概念不明晰或规定错误。提出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时需把握的原则,应用目前客观检查方法可以确证
伤残评定在中国现有两套标准在司法鉴定实践中同时使用.一是GB/T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和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虽然同是国
会议
本文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部分条款进行了浅析,包括标准5.2.4m)耳廓形态不规则,且左右两侧面积存在显著差异,故耳廓缺损的比率无法准确计算;标准5.10.4b)环指、小指末节占
会议
本文阐述了1例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对标准的诌义,同样作为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编写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鉴定原则中这样规定,“对于伤情在临界状态的,就低不就高原则”。
会议
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往往决定造作损伤的水平,本文遇到的两个案例,一例乡村诊所医务人员造作损伤的手法并不高明,但另外一例系高级别的医务人员,可能采取过度缝合创口,待创口结痴过
关于手离断,在《新标》附则6.16中规定是指损伤当时完全离体或仅有少量皮肤和皮下组织相连,或者因损伤经手术切除的。可以理解为只要损伤当时断端处的血管、神经、肌
会议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工作中,精确测量评价关节运动活动度(ROM)是一个难点.为寻求一种客观性强、重复性好、可信度高、方法简单可靠的关节ROM测量方法,尽最大可能地排除人为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