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电影60年美学形态演变分析

来源 :新中国电影六十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新中国电影60年美学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当今中国电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市场立足、文化自觉和受众拥戴,该放慢一味追逐西方的步伐,认真审视自己的发展之路,新中国电影60年造就了在世界电影中独有的形态特征。从美学形态角度考察,从单纯单一到繁复错综的审美嬗变是新中国电影60年美学形态演变的一个概观透视,前三十年是单纯单一的风格情致时期,后三十年即改革开放后,是复杂丰盛的美学形态替代单一,一度还占据上风,形成审美伴随时代发展的多样性。
其他文献
新中国60年纪录片美学形态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变迁这一大背景紧密结合,其美学形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新中国17年、“文革”时期、转折期及迈向新世纪的发展变化。本文对
我们自认为熟知的一些观念,影响和决定了60年来中国动画的艺术形态。本文通过对这些观念之来源和内涵的剖析,试图解开造成中国动画当下困境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作为电影创作中的重要艺术元素,电影声音的特征、特性及功能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一直影响着电影创作的发展进程。自1931年中国电影步入了有声时代以来,广大的中国电影声音工作者
本文对战争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探讨。女人与战争的关系,诸如更多有关战争的命题一样,一直被军事学家和社会学家反复研究讨论。女人的命运因战争而改变,与此同时,一些战争的结局
本文对新中国60年中国电影观众观影心理流变进行了分析。电影观众是个变化着的群体,是流动不居的沙丘。以历史的视野视之,观众催生了电影,电影催生着观众。观众以有形与无形的力
如果你经常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内行走,那么,就可能巧遇一个独自骑着三轮车的老人——瘦瘦的、有点驼背、身着褪了色的中山装。这个老人就是我们教育界备受尊重的,今年已是90岁高龄的黄济先生。  黄先生的名字,我在1989年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耳闻。但由于在外地,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认识他。我认识黄先生是在10年之前,那年我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基本原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师从劳凯声教授。说起来,劳先生也是黄先
本文对六十年中国电影叙事流变轨迹进行了分析。在新中国电影叙事发展的六十年长河中,前三十年,中国电影形成了自身叙事的基本模式:①突显主流意识形态。②常规商业类型的结构方
1996年与 1997年,对建邺区 61家理发店用具进行了大肠菌群污染检测。检测时,以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大肠菌群检测试纸贴于用具表面采样。试纸面积25cm2,每件用具贴 2张试纸,至 30 s取下,置于无菌塑料
本文对新中国电影六十年的叙事嬗变进行了阐述。从国家叙事与主体间性角度,新中国电影六十年叙事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即“单纯的社会主义现实叙事”,“极端的政治权力
时空消失,郑蔼龄就坐在我们的面前。脖子上,西方女人通常垂着项链坠的地方,挂着一枚老玉扳指。曾经那样遥远的她,此时近得似乎可以听到彼此的呼吸。她携《妾的儿女》登上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