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54_GS_FLX高通量测序平台的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转录组学研究

来源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bt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运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蛤仔基因组序列的具体过程以及结果,并提出功能基因的发现以及分子标记的开发等研究将为贝类遗传学、生理学、活性物质合成等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贝类的转录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东风螺属(Babylonia Schluter,1838)现生种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为浅海底栖种类,有较高食用价值,我国已实现了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和泥东风螺(B.lutosa)的规模
  四川省地中国大陆大西南的长江上游,是日本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设立固定监测点纵向收集钉螺分布和变化资料,分析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特点。
  微型腹足类是腹足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地一睹其精彩的面貌。微型腹足类种类丰富,形态多姿,壳饰精美,更重要的是,它们是最占老的腹足类代表,具有漫长的演化
  为掌握杭州湾与钱塘江交汇处的贝类分布特征,在乍浦至盐官区域布设8条潮间带断面(岩相和泥沙相各4条),于2007~2008年大潮期间进行四季贝类采样研究,采样及分析均按《海洋生态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Spcciation)最重要的过程。综合人工授精、胚胎学、细胞学和分子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结果,珍珠贝属的生殖隔离包括合子前与合子后两种方式,遗传距离较远
  本文详细介绍了蛤仔苗种在不同盐度和培养器皿不同底质情况下埋栖时间和埋栖率变化的详细实验过程以及结果分析。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中国生产淡水珍珠的当家品种。三角帆蚌用于人工育珠生产只有30多年,从采集野生蚌进行人工育苗,到目前完全用养殖蚌做亲本留种繁殖,一直没有
  大竹蛏是沿海潮间带常见的一种大型食用经济贝类,也是贝类养殖的潜在对象。本文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i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对我国沿海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热带、亚热带海产大型贝类,壳长可达25 cm,可培育大型附壳珠和正圆珠,然而采珠后的珍珠贝肉利用率较低,部分用于鲜食外,大部
  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存于细胞内、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可溶性蛋白,生物受到应激刺激后热休克蛋白表达迅速增加,赋予生物抵抗环境的胁迫能力。近年来在热休克蛋白家族中Hs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