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黑膜覆盖的冬作马铃薯肥料 “一基免追”技术规程

来源 :2020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适合于南方冬作区的马铃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程进行阐述,主要内容包括田块选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程所涉及的关键栽培技术要素等,旨在促进南方冬作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试验采用L9(3a)正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设计了不同的种植密度、不同肥料对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16”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16”整薯播种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条件为种植密度66000株//hm2,45%硫酸钾复合肥施用量为380kg/hm2,尿素施用量为240kg/hm2.
为了探明施加铁盐对马铃薯块茎中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分的影响,以马铃薯“东农310”“东农311”和“东农312”原种1代为试验材料,在块茎形成期施加7种不同浓度的鳌合稳态铁盐,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铁盐的施加量与块茎蛋白质含量、水解氛基酸总量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施加适量的铁盐可显著提高块茎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和17种水解氛基酸总量,并能显著提高块茎中Thr,Val,Met,Leu,Tyr,Phe和
氮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矿质营养元素,也是叶绿体、核酸、蛋白质及很多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上过量施氮出现了"高肥低效"现象,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及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提高作物氮利用效率是减少环境污染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克隆了马铃薯Fd-GOGAT基因全长序列,并对其蛋白质进行理化性质、进化关系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相关候选基因,
为研究氮、钾元素对马铃薯生长、生理等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马铃薯“东农310”幼苗为研究材料,设置5种不同浓度的峭酸按、稍酸钾的MS液体培养基,培养24d后测定幼苗生长量和荧光动力学参数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基质中NH4NO3含量6.9mmol/L(处理A)时能显著促进马铃薯幼苗根和叶的生长以及鲜重的增加;NH4NO3含量2.3mmol/L(处理B),马铃薯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且PSI
马铃薯作物生长和产量是品种、栽培和环境生态总体反应的结果,其中生理生态反应明显,如对肥水和土壤类型,特别是对温光的反应.初步总结归纳出马铃薯植株、开花和结薯的内源激素在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以期对马铃薯育种、良繁、栽培具有指导意义国际上已经开始将决策支持系统(DSS)商业化应用于马铃薯规模化生产中,这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过量的化肥施用虽然达到了高产,却导致了大范围的土壤板结
根据近几年马铃薯连作障碍的试验研究,浅析了安定区马铃薯连作障碍对马铃薯形态、作物生长环境、土壤生物环境、土壤的理化性状因子的影响,并分别从合理轮作、调整植制度,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及种植耐连作品种方面提出了马铃薯连作障碍的防治对策,以供安定区及同类地区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种薯繁育过程中的种性退化是造成马铃薯单产低的主要原因,利用脱毒种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种薯退化问题.传统的基质栽培生产微型薯繁殖系数较低,单株结薯仅有1一2粒,且微型薯大小不均匀雾化栽培单株结薯数多,但因微型薯皮孔粗大、外翻,不耐贮藏.试验以“华薯1号”试管苗为材料,探索适宜马铃薯微型薯基质栽培的分次采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分次采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微型薯的生产效率双层套盆处理单位面积的微型薯数量达67
随着国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临洮县也积极响应时代步伐,在马铃薯种植中创新出了各种利于生产、提高产量、产值等增值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其中最具有突破性的一项新技术—马铃薯新型催芽技术在大棚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已成功推广.
良种需配良法才能发挥出更加高产的潜能,2015年“冀张薯12号”在临洮县引种试种成功,为探索其配套栽培技术,2016年进一步布置不同覆膜方式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原种应用黑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显著、在干旱区黑地膜平铺覆盖,其产量最高.
秸秆覆盖技术是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具有保墒、环保、培肥地力、增产等作用.安定区秸秆资源丰富,采用马铃薯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可实现秸秆就地利用和减轻地膜的环境污染问题选择玉米秸杆带状覆盖与当地主要种植模式黑色全膜垄作侧播和露地平作进行对比试验,验证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对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秸秆带状覆盖处理能延长其生育期3-9d;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秸秆带状覆盖处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