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磷酸化p38MAPK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磷酸化p38MAPK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188只清洁级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B组)8只,心肌炎对照组(C组)、卡维地洛干预组(K组)、美托洛尔干预组(M组)均60只。K组、M组和c组小鼠腹腔接种0.1ml柯萨奇病毒B3复制心肌炎模型,病毒接种后0.5h各组分别予卡维地洛(5mg/kg/12h)、美托洛尔(15mg/kg/12h)、生理盐水0.1ml灌胃,共14天;B组小鼠腹腔注射不含病毒的1640培养液0.1ml。病毒接种后第1、3、7、14天留取小鼠血清及心脏标本,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磷酸化p38MAPK含量,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水平。 结果:病毒感染后第1天,各心肌炎组小鼠心肌磷酸化p38MAPK含量开始升高,K组低于C组和M组(JP均<0.05);第3天心肌磷酸化p38MAPK含量达峰值,C组最高,M组居中,K组最低;然后逐渐降正常对照水平。各心肌炎组小鼠于病毒接种后第3天心肌组织内开始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积分及血清cTn-I水平升高,上述指标K组均最低(与C组比P<0.05或P<0.01);第7天达炎症高峰,心肌纤维坏死崩解,炎症积分及血清cTn—I也达峰值,上述指标K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HIV-1感染者不同时期分离的R5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共培养方法分离并培养HIV-1,用表达CD4和趋化因子受体CCR5或CXCR4的GHOST-细胞系,测定病毒辅助受体的利用和感染性,从而判断所分离毒株的CCR5嗜型(R5型毒株);使用2ng的P24病毒量感染正常人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ELISA法检测第1、3、5、7、10、15天的HIV-1 P24值,
目的:观察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衰竭(Folminanthepaticfaihtre,FHF)大鼠的疗效。方法:1.微囊化大鼠肝细胞的制备seglcn改良二步胰酶灌注法从SD大鼠肝脏进行肝细胞分离及纯化,所得肝细胞悬液在血细胞计数板上作细胞计数,用0.4%台盼蓝染色判断细胞产量及活率。肝细胞与2.0%海藻酸钠混匀,在自制装置下制备微囊化肝细胞并观察形态学特征。2.将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了解儿科产质粒介导AmpC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128株(包括9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31株大肠埃希菌)AmpC酶表型鉴定试验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采用多重及全长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全长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和网上比对,确定其基因型。基因阳性的菌株再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性;采用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确定耐药基因是否在种内或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later stages of nephrogenesis, we detected the alterations in gene expression in rat kidney at two postnatal stages, P0 (O day after birth), the time at which nephrogensis is
目的:探讨Decorin对TGF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观察Deeorin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I、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6组:A.阴性对照组;B.10ng/ml TGFβ1组:C.10ne/mlDecorin组;D.100ng/ml Decorin组;E.10ng/ml TGFβ1+10ng/mlDecodn组;F.10n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在阿霉素肾病大鼠发生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脂质介导肾脏损害的部分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模型组)和阿霉素肾病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11周,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LDLr、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mRNA和蛋白在肾脏的表达,酶比色法和油红染色法检测肾组织内
目的:骨髓来源的干细胞有分化成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潜能,从而成为肾损伤组织修复的细胞来源。本实验目的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证实体外诱导骨髓干细胞向系膜细胞分化的潜能,并初步探讨其诱导分化的机制。方法:利用差异贴壁法获取SD大鼠骨髓干细胞,培养增殖,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对骨髓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7天后观察细胞生
目的:白血病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的常见类型,M5细胞表面具有大量内毒素酯多糖(LPS)受体CD14分子表达,且单核细胞能通过CD14将与CD14抗原分子结合的分子内吞入细胞内,这为CD14作为靶向治疗M5等单核细胞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有利条件。鼠源性抗体由于其较强的免疫源性,直接用于人体可产生严重的血清病,因此,有必要对鼠源性单抗进行基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第一个用生理性的小分子——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白血病。我们通过研究APL细胞株NB4在ATRA诱导分化时的mRNA表达谱发现了一批基因,其中Rig-I(维甲酸诱导基因-I)可以被ATRA明显上调。为了证实Rig-I对粒细胞发育的重要性,我们敲除了小鼠Rig-I基因组的第4-8外显子。早在8-12周龄的Rig-I1-小鼠就可以表现出明显的造血异常。在大体解剖上表
目的:Dent病是一种遗传性肾小管疾病,主要特征有小分子量蛋白尿,高钙尿症和肾脏钙化等。Dent病的主要致病基因为CLCN5,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国内尚没有关于Dent病的临床病例报道。本研究探讨小儿Dent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以三例拟诊的Dent病患儿及其家系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盐析法从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LCN5基因所有的编码序列,PCR产物直接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