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微合金化HSLA钢焊接性的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we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Ca微合金化HSLA钢,采用裂纹敏感性指数Pcm、斜Y型坡口焊接冷裂纹试验和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的硬度评价了焊接冷裂纹倾向,研究了不同t8/5条件下模拟CGHAZ和气体保护焊接头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钢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较低;Ca形成的氧化物CaO有效的钉扎焊接CGHAZ奥氏体晶界,细化焊接CGHAZ品粒,有利于IFA形成,改善焊接CGHAZ韧性;Ca微合金化HSLA钢具有优良的焊接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在基于混沌关联维数分析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曲线特征上定量对基于负压波的泄漏检测和定位方法给予了证明.利用Grassberger-Procaccia算法计算压力信号的关联维数.然后根据关联维数的计算结果判断压力信号中是否存在负压波来进行泄漏诊断,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关联维数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压力曲线以及在压力下降沿的突变点附近关联维数达到最大的结论.现场历史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基于
为改善蓄冰中央空调系统控制性能及提高能效,开发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蓄冰中央空凋逐时冷负荷.该模型以前一日已知的24 h室外温度为输入,以次日逐时冷负荷为输出,在遗传算法寻优网络平滑因子时,以均方差最小构造适应度函数.该模型克服了利用梯度下降法优化平滑因子时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通过对负荷预测值和计算值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精度,可用于蓄冰空调系统的动态优化控制
20Cr2Ni4A 材料是高强渗碳钢中主要选择材料之一。合金元素含量高,形成碳化物倾向大,经常用作深层渗碳。但高的Ni、Cr含量易导致渗碳淬火后表层存在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和粗大马氏体,需经多周期高温回火和二次淬火才能获得理想的渗碳淬火组织,其生产率低,耗能高[1]。针对20cr2Ni4A渗碳钢材料的特点,本文通过加强前期预先热处理工艺控制,采用微机控制渗碳碳势,严格控制扩散阶段的碳势和淬火温度,确定
通过对42CrMoE材料表面复合热处理,改变传统高频淬火技术对42CrMoE活塞杆进行表面硬化处理所能达到的硬度(HRc50左右)和耐磨性已不能满足用户要求。采用表面复合热处理技术使表而硬化层硬度达到HRc60以上,采用UMT-2M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磨损试验和常规腐蚀性试验,耐磨性提高34%,耐腐蚀性能提高40%左右。
氧探头传感器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其结构形式也各有区别,但是氧浓差电池的传感元件组成和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它与其它氧分析仪器相比较具有响应速度快可连续跟踪检测、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越来越被零件热处理精度要求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热处理加工和设备制造企业重视和应用。
本文在Solo脉冲电子束改性设备上对TC4钛合金试样进行了不同脉冲能量下TC4的照射,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分析了TC4钛合金试样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依据表面形貌的改善,结合表面改性层的深度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出的温度场,给出了TC4钛合金脉冲电子束抛光改性的主要过程和提出了脉冲电子束抛光改性的原理,其中脉冲瞬间加热高温表层熔化和熔化层的流动是脉冲抛光改性的关键。
本文以沸石为模板,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得到了粒径均匀的碳纳米颗粒。利用XRD,HRTEM,SEM,RAMAN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的碳纳米颗粒粒径均在100 nm左右,呈实心、准球状,纯度很高,且石墨化程度较低。TGA证明了碳纳米颗粒较高的热稳定性,其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大于600℃,在氩气中能够维持到1000℃以上。其生成机理为:沸石在高温下结构发生变形,出现片状和孔状结构,从而
在20碳钢上分别制备了热浸镀纯铝和镧铝涂层。经过900℃×6h的扩散处理后,研究了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和组织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热浸镀镧铝试样表面的纯铝层厚度比热浸镀纯铝试样减少25%~35%:经扩散处理后,在800℃氧化的前40h,热浸镀纯铝试样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40h后,氧化动力学曲线呈直线。在整个氧化期间,热浸镀镧铝试样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都符合抛物线规律,且抗高温剥落性能同样优于热浸镀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两种高Nb管线钢动态行为,并测定了变形前后试样中固溶Nb的含量,分析了Nb含量对对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钢中Nb含量的增加,钢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增大。随Nb含量由0.087%增加到0.13%时,钢的再结晶激活能由437115 J/mol增加487445 J/mol。钢中固溶Nb对动态再结晶的抑制作用更大。
本文研制了一种以Si-Mn为主要元素,添加少量的Nb、Ti等微量合金元素的硅锰系准贝氏体钢。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新型准贝氏体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控制在1.0-2.5℃/s,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经过控轧控冷后的钢材,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