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分析“give(给予)”类动词

来源 :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give(给予)”类动词进行语义角色分析。他们带有三个语义角色,即给予者(Donor)、礼物(Gift)、接收者(Recipient)。其次,从论元结构的角度来分析“give(给予)”类动词,Levin认为“give(给予)”类的每个动词都满足NP1 VNP2 toNP3和双宾结构:NP1 V NP3 NP2这两个结构,可事实上它们不仅局限于这两个结构,所有“give(给予)”类动词所出现的结构都可用程琪龙教授提出的概念框架来表述。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功能语言学中的主述位理论从篇章层面看英汉翻译。英语的语言结构特点是“主语+谓语”;汉语的语言结构特点是“话题+评论”。通过英语的主语主位和汉语的话题主位
  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体验哲学为论述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来对比分析英汉中“吃”有关的隐喻。即从分析荚汉语中表吃的动作方式:“吃,尝,嚼,吞以及消化;e
  任务型教学法自产生以来,在外语教学中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中突显的认知因素,从认知角度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剖析,并阐述在任务实施中的认知与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是各民族共有的,但不同民族在隐喻投射的取向和概念组织的转换上存在差异。本文借“十七大”报告中出现的隐喻性语句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来分
  本文基于前人对双语词典词目译文等值性的研究,从词目翻译中常见的绝对对等、部分对等及词汇空缺三种情况切入,结合实例,探讨分析了双语词典词目翻译是如何实现其在语义、语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在新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修辞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是对语言进行精心加工,力求使之达到最佳表达效果。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是再现原标题内在含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认知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新范式。英国爱丁堡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由Vyvyan Evans和Melanie Green合编的《认知语言学导论》(Cognit
会议
  数字信息时代的词典参见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和功能:内容层次细致、表现形式多元、以读者中心和认知科学设置,有效改进了其传统纸质版视觉线性、篇幅局限、用户被动等弱点。
  文章介绍作为档案部门一定要把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点。整合民生档案资源要体现民情、表达民意;整合民生档案资源要扩大范围,加强力度;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演说。本文选取了三篇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就职演说,从词汇、句法、修辞特征、语篇等角度分析,揭示其共性,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美国总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