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震参数不确定性估计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2013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先以烈度数据点为基础,用最小二乘法对地震各烈度区原始烈度点空间分布进行椭圆拟合,得到各个烈度区烈度点空间展布的椭圆拟合线,赋予这条椭圆拟合线该烈度区的烈度值,本文称之为烈度估计线.进而借鉴长短轴统一回归椭圆衰减关系的思想,对烈度估计线统计回归得到椭圆烈度分布模型.
其他文献
临汾盆地是山西断陷带内强震活动最为频繁、唯一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区,对这一地区开展现今地壳形变背景特征研究将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持,进而为地震预测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采用由欧洲空间局Category-1计划项目(N0.7864)提供的ENVISATASAR影像,共计23景,影像航迹号2347,均为降轨,时间跨度为2003~2010年,利用干涉图堆叠技术获取了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2
体应变与井水位都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方法,作为趋势性异常的一个判断指标曲线年动态变化往往被首先关注,本文系统研究了宝坻台Sacks体应变与井水位年动态观测曲线,发现二者呈反向关系,皆与年周期气压波密切相关,体应变与气压呈负相关,井水位则是正相关.
利用陆态网络2009-2011年GPS站点相对于欧亚大陆的速度场数据,借助二维有限元方法,充分利用研究区域内的GPS站点,并考虑研究区域内地质构造上的二级地块和活动断裂,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速度场、应变率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形变特征.
山东及其周边区域处于华北地块区的次级华北平原地块和鲁东-黄海地块中,受到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及菲律宾板块的交会影响,有必要在中国大陆块体运动背景下分析该地区地壳运动状态.本文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数据,对分析日本3.11地震前后中国大陆区域各地块的运动状态、在华北区域内分析日本3.11地震前后山东所在地块与周边地块间的相对运动状态以及分析山东地区内部近期的地壳运动状态并利用GPS基线描述沂沭
本文介绍川滇地区6.5级以上地震M-T图显示该区域地震成从分布,大部分从集内地震都是由四川先发紧随其后云南发生,按照此规律推测汉川8.0级地震后云南地区也将有相应的6.5级以上强震发生以及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和分析了2009-2011年川滇地区的GPS流动站和连续站的速度场和应变场。并说明此次云南洱源5.5级地震所处的区域附近,即从西藏察隅、德钦到云南洱源、漾澳。金沙江、媚公河一澜沧江地震带交界边
本文介绍了山西地震台网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异常变化特征,指出镇川井水位大于70cm的突变异常、介休井2006年4月出现突降异常、该台地电SN向出现小幅阶降,然后快速回升的不稳定变化和昔阳台体应变数据异常。
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在时间上填补了大面积形变复测周期过长的空档、在空间上弥补了形变台站覆盖面不足的缺陷,在地震预测、科研中发挥了作用.简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跨断层流动形变变化时间特征、地区特征和孕育机理等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以期对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强震有所裨益.
本文汶川8.0级地震前的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条带与震情跟踪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认为,汶川地震前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尤其条带交汇处附近,未来1一年存在发生大震可能,结合青藏块体东南部2005年7月以来出现的显著5级地震空区,需要特别关注位于条带交汇处、可能出现应力积累的川滇地块及附近地区;但考虑到第一阶段图像相对于此前震例并不十分典型,认为未来主震震级可能要低于汶川地震。
2008年在甘肃嘉峪关和兰州架设了两台沙层应力仪器,其构造部位为祁连山构造带,到目前己经累积了4年多的观测资料。单从资料的角度来看,沙层应力记录在地震发生前观测到了一些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日变形态的改变,资料突跳增加,资料整体趋势的变化等;同时也清楚的看到该资料记录不到同震效应,对月相调制也不明显,并说明沙层应变记录基本上可以扑捉到一些大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区域应力应变的演化过程和在近震与远震的反映并
本文对东昆仑山的强震活动的构造地质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强征时间特征从2001至今为平稳期,但接近平稳期结束时期,同时对强震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指出东昆仑断裂带玛沁一玛曲段存在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