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降黏体系对罗904区块稠油相渗曲线的影响

来源 :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o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胜利油田罗904区块为中高渗油藏,原油黏度高,流动性极差,在地层温度(110℃)下,粘度仍达2 258.3 mPa.s,而水溶性降黏体系对其有很好的降黏效果.采用稳态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溶性降黏体系对罗904区块稠油相渗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溶性降黏剂浓度的增大、岩心渗透率的增加,岩心驱替压差减小,残余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均减少,两相渗流区变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升高,而水相相对渗透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少,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升高.
其他文献
总结了国内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数据天地换算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内容包括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地面试验研究进展,气动力数值计算技术研究进展和试验数据关联外推方法研究进展。其中,气动力地面试验研究进展部分重点关注国内外与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密切相关的地面风洞试验的能力和不足,及相应的处理手段;气动力数值计算技术研究进展部分主要对国内外若干典型软件的综合能力及其满足高超声速技术的程度进行了概述;气动
通过对目前注入压降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煤层气多级流量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包括测试最大流量及测试顺序的设计方法,测试方法的室内实验验证方法以及测试资料分析的数学模型。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多级流量注入/压降测试方法的可行性,获得数据表明多级流量注入有利于测得稳定的压降资料。根据多级注入特点及煤层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注入压降测试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注入段以及压降段的试井理论曲线特征。通过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主要面临着宽马赫数范围高效燃烧问题,支板与凹腔组合结构在燃料混合与火焰稳定方面优势明显,研究凹腔-支板耦合结构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性能很有意义.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支板参数——支板高度、支板与凹腔距离、支板厚度、燃料射流位置和当量比对燃烧的影响.实验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直连式超声速燃烧实验台上进行,燃料为乙烯,燃烧室入口马赫数为3.0,总温1650K.结果表明,支板参数对燃烧影
提出了二维非均匀多孔介质中不可压两相驱替问题的有限分析算法。由于两相流体都是不可压的,可以将压力场和饱和度场解耦。描述压力场的方程是类拉普拉斯方程,采用相应的有限分析法求解。由于有限分析法可以准确重构出连续的速度场和压力场,故在控制体边界上,沿上游一侧积分即可获得相应的各相流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有限分析法可以大幅提高准确性和计算效率。
牛顿流体在破碎岩体中的渗流具有非Darcy渗流特性,基于非Darcy渗流方程,引入扰动理论,用简正模态法分析了一维破碎岩体中的牛顿流体渗流稳定性。从理论上给出了压力场和速度场在稳定状态下受到扰动时,整个系统相对于不同渗流参数的动力学响应,给出了稳定性的判定依据。进一步地,详细讨论了Darcy流偏离因子的取值对系统平衡态的影响,得出Darcy流偏离因子绝对值越大系统就相对越稳定。从结果来看,理论分析
白云岩油气藏储层缝洞孔隙发育,非均质性强,储层特性表征方法不完备。获取四川磨溪区块龙王庙组白云岩磨溪12井23块岩心压汞实验数据,绘制进汞饱和度与毛管力双对数曲线,利用分形几何理论计算得到不同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可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缝洞系统分维数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基质分维数与砂岩相似,白云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于砂岩。
在后石油时代,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的煤层气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近年来,随着对煤储层的深入研究,普遍认为煤层是由基质孔隙和裂隙组成,并具有自身独特的割理系统。大量地质资料分析和室内实验研究,都证明煤储层中存在着显著的割理渗透率的各向异性。美国矿业局于阿巴拉契亚的宾夕法尼亚纪浅部煤层的脱气试验中,垂直于面割理方向钻进的水平孔的气体产率是平行面割理方向钻孔的2-10倍。在我国的煤层气抽放实践对割理渗
高速通道(HiWay)压裂技术是近年出现的新工艺,已在世界范围内实施超过4 000井次,取得了良好增产效果。该技术通过实现支撑剂在裂缝内非均匀充填,从而造出稳定而敞开的油气流动通道,提高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但目前对于高速通道压裂裂缝高导流能力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对此,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内簇团状支撑剂视为渗流区域,簇团间通道视为自由流动区域,基于Darcy-Brinkman耦合方程建
考虑页岩气藏开发中渗流的多尺度效应,提出了一个基于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的离散裂缝模型,在该模型中,基质、天然裂缝和人工压裂裂缝采用各自控制方程独立计算,不同介质之间通过流量交换相互关联。为分析模型可靠性,分别和基于渗透率粗化及压裂裂缝导流能力无穷大的双重介质模型对比,数值算例显示,伴随着网格细分,该模型与精确渗透率粗化模型具有相同计算精度,两者收敛速度均较快,但该模型易推广到多相流动问题,而等压模型
基于Fluent软件对裂缝网络中支撑剂沉降的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考虑了几种不同的裂缝网络形态,并考虑了压裂液流动过程中往地层的滤失,得到了支撑剂颗粒速度分布以及运动轨迹。基于此,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压裂液流变性、滤失性,支撑剂性质以及裂缝形态对支撑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网络结构不利于支撑剂的沉降,裂缝形态对支撑剂的沉降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