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地学研究通过揭示景区景观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过程和挖掘景区旅游资源的科学内涵,打造反映景区独特个性的旅游产品,以提高景区旅游服务的品位。而以自然地学景观为主体内容的旅游产品一直是最重要的旅游产品,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声誉的重要依托。但就我国以自然景观为核心依托的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规划的理念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严重错位和缺陷,能展现景区旅游特色的资源仍处在认识盲区之中或处在粗放经营状态,对景区的规划和产品设计通常没有建立在对其地学背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本文以处于起步阶段的巴楚风蚀城堡景区为例,通过挖掘景区的地脉之美,科学合理的设计旅游线路及解说系统,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使景区走可持续的管理和发展。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区域概况;对巴楚风蚀城堡景区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状况做了简要介绍。"风蚀城堡"景区距巴楚县城约四五十千米,靠近314国道,绵延五十平方千米。周围与"千年胡杨王"、"马蹄山"、"唐王城"等著名景点相连。第二部分:研究区域的景观内涵;景区内有风蚀柱、风蚀洼地、风蚀槽、沟谷和戈壁等类型,这种典型的风蚀雅丹地貌是构造运动与气候条件的控制与作用下,经强烈的温差强劲的大风吹蚀及春夏即时性暴雨冲刷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部分:研究区域旅游线路的设计;根据"分期开发、探秘为主"的原则,策划一系列旅游产品及线路支撑和推动"风蚀城堡"快速的走向市场。主要有马蹄山—一线天—化石沟,万佛峡—唐王城—千年胡杨王等线路。第四部分:景区开发的建议;国内民众的旅游热情大幅的提高及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带来的巨大人流物流,将有利的推动巴楚"风蚀城堡"的观光旅游。针对巴楚所处的条件和面对的困难,文中建议的开发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点:设计旅游形象和口号;利用庞大商务客流,率先打开户外休闲游市场;旅游企业到目标市场或通过巴楚的公共活动促销;加强与周边地区进行连片开发;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创新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