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盐水与稀盐酸增强射频消融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单灌注射频电极消融范围的因素以及稀盐酸增强射频消融扩大消融范围的作用。 方法:按设定的消融时间、温度和功率组合条件对30个离体猪肝进行生理盐水增强射频消融(NS-RFA)与稀盐酸增强射频消融(DHCl-RFA),获得消融灶各45个,测量其纵轴、横轴并计算体积;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影响消融范围的因素。 结果:不同消融方式、时间和温度对消融范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功率对消融范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NS-RFA相比,DHCl-RFA能产生更大的组织消融范围;设定的消融时间和温度是影响消融范围的因素,而设定的消融功率对消融范围没有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均行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操作,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1例主动脉夹层中,以DeBakey分型统计分别为I型13例,Ⅱ型2例,Ⅲ型6例,所有病
本文介绍了50例肺泡癌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阐述了DR、CT影像学表现及病变分布,浅谈了误诊教训,提出减少误诊的措施。
目的:回顾性对比浸润性宫颈癌在多层螺旋CT和MRI上表现差异以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间有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宫颈癌82例,术前行CT检查74例,MRI检查63例,以术后病理分期为标准,比较CT、MRI对不同期宫颈癌诊断的符合率;对比分析两组图像上肿瘤大小、阴道或穹窿侵犯、宫体侵犯以及宫旁侵犯,分别比较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对≤B1Ⅰ期宫颈癌,CT和MRI诊断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仿真窥(CTVE)技术与胃镜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2例胃癌患者行胃镜及腹部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分别行MPR、CTVE重建成像,观察癌肿病灶、局部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MSCT能准确显示癌肿的发生部位、大体分型,诊断符合率为100%,同时可获得管腔外信息。
目的:评价CTA在小肠血管畸形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12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均采用周围静脉法。扫描前肌注盐酸山莨菪碱20mg,检查时饮水600ml,采用1mm层厚平扫后注射药物,进行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增强后图像以1mm重建,重建后图象采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进行分析。结合1mm薄层图像对小肠出血部位、病变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评价小肠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胃间质瘤患者的CT资料,利用16层螺旋CT机,常规取仰卧位先做上腹部CT平扫,然后做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作1.25MM重建图像及矢状面、冠状面等多平面图像重建。结果:19例胃间质瘤均为单发,肿瘤最小的直径为1.5CM,最大的直径为10.7CM,肿瘤位于胃壁或胃腔内5例;位于胃壁外有14例。结论:多层螺旋C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腹症患者少量腹腔游离气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急腹症患者经手术证实胃肠道穿孔所致的腹腔游离气体的CT表现。结果:11例急腹症患者中胃穿孔7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例,空肠穿孔1例,结肠穿孔1例。11例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表现为腹腔内不同部位的少量游离气体影。结论:螺旋CT对少量腹腔游离气体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定性诊断。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折及韧带损伤的CT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层CT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快速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分别通过不同重建得出骨窗及软组织窗。结果:65例患者共发现骨折123处,韧带损伤34处。结论:CT检查对膝关节骨折的诊断优于X线,CT对于韧带损伤特别是韧带的不完全损伤的诊断较X线更敏感。
目的:提高对骨转移瘤CT表现的认识,对可疑病变积极寻找原发灶(以肺癌最常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CT扫描可疑骨转移瘤,部分经ECT检查,随后经胸部CT,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肺癌。50例均先行病变骨CT扫描,随即进行胸部平扫或增强。结果:本组病例年龄41-80岁,平均62岁,50岁以上43例。男女之比22:28。胸部CT示周围性肺癌23例,中央型24例,弥漫型3例。骨转移瘤的临床表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下肢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严重的危及了老年人生命健康,是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并可在DSA下对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介入治疗。本文介绍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