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首届生态文明教育国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经历着平稳快速地发展,但是经济高速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法律法规,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为建设美丽中国夯实根基.建设生态文明是应天道、合国情、顺民心的世纪伟业,理应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自然也应贯穿教育事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其他文献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全社会营造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和正确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目前,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主体生态知识欠缺、生态意志薄弱、生态情感失衡、生态行为滞后,迫切需要加
企业需要一批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专业人才,所以作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符合企业要求、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刻不容缓。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变,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理念的树立和执行,工商管理学科均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高校的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可以成为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阵地,教育未来的企业工作者实现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具备强烈的环保意识,这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因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教育部党组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渠
在教学经验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的双重困境下,基于跨学科的视角,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化整为零。把具有生态文明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或问题,分散在高校已有的公共必修课程中,并不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因素与各学科内容的最佳结合点与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最终形成一套普遍适用于各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这将是未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途径通常采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生态文明常识,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还有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上有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也开设了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选修课。不过生态文明教育除了让学生改变对传统价值的理解,还应该使学生建立一种新
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是现代社会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为适应当前新形势,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正在建设当中,作为人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者,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去落实保护物质自然环境,然而可以从生态审美教育的角度去提升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生态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自然”的美。同时,生态审美意识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以生态理念思维去重新认识优秀文化的魅力,进而为
高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让受教者懂得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并真正做到这两点才是教育理念中最为核心和根本。然而,从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文明教育来看,成果并不理想。而礼仪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让学生转变意识,树立健康的道德观,懂得“尊重”,在生活工作中变得知礼、懂礼且有礼。礼仪课程直接作用于生态友好型素质养成,礼仪课程有利于将生态友好型素质转化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协调入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定义为"教育者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知识的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其关注生态问题,具备生态道德和生态素质,并且能够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和谐",并以此文探析如何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活
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认为需要经历这两个步骤:理论学习和实践。理论学习包括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培养;实践指将生态文明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并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应用和理解。高职思政课共有三门:“基础”“概论”和“形势与政策”。在这三门课程中分别融入生态文明教学内容,完成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培养,设计相关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实现实践育人功能。
已有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鉴于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生态文明意识亟待提高、生态文明认知普遍不足的现状,通过实证调研和科学研究,精心设计并大力加强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建设,进而展开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和教育过程,是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的必要之举和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