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微环境与骨质疏松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质疏松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中医骨质疏松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52723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渐进性骨质流失引起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降低,骨微观结构退化为主要特征.肌肉是构成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杠杆原理与骨骼相连,对骨的生长和发育密切相关.肌肉微环境对调节骨骼发育、修复和重建也起着重要作用.肌肉微环境的破坏将会导致其组织结构的改变,肌力、肌量减弱,收缩功能下降,骨应力刺激减少,进而加快骨质的流失.因此,维护肌肉健康不仅可以增强肌力,同时还能减少骨量丢失,改善骨强度,治疗OP应该同时兼顾肌肉与骨骼,多靶点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肌肉微环境与OP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为OP的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 骨骼和肌肉共同组成人体的运动系统,生理上相互协助,病理上相互影响。OP的发生主要由骨形成与骨吸收平衡失调引起,但肌肉在其发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防治肌肉萎缩,增强肌力,增加肌肉对骨骼的力学刺激,促进成骨形成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涉及到肌肉生长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将力学信号转变为生物学信号的具体途径等多个方面。利用肌肉微环境与OP的相关性,从肌肉、骨骼两方面着手共同干预,寻找兼顾肌肉骨骼共同的作用靶点,可能成为今后OP研究的新途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中医药在治疗OP方面强调了脾主肌肉的重要性。古有“四肢不得察水谷之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亦有“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痪”,说明脾胃运化功能与肌肉生长及其功能发挥密切相关,正如孙思邀所言:“脾胃既壮,则能饮食既入,能旺荣卫,荣卫既旺,滋养骨骸,保养精血……”。“骨肉不相亲”理论是对OP发病病机的高度概括,故从脾肾论治OP,既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筋骨肉并重、治病必求于本的特点,也体现了现代医学对肌肉、骨骼多方向、共靶点的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搜集近10~15年相关文献及实验研究,从补肾类中药、活血化瘀类及其他类中药三方面对单味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实验机理进行整理分析,探讨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方向.
目的: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思路,并阐述了骨质疏松护理干预的意义,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的重视程度.方法:本文着重记录了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以及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并进行广泛对比有关文献找出重点,自行总结.结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众多、临床效果比较显著、人们需要加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以及加强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骨碎补含药血清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脂分化,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骨碎补含药血清干预.油红0染色观察各组脂滴形成情况,RT-PCR检测成脂相关基因PPARγ、C/EBPα和LPL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总蛋白以及核内蛋白量,进一步观察对wnt经典信号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渐进性的代谢性骨疾病,属中医学“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其中与“骨痿”最为接近,病机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定位在肾,涉及肝、脾、肺、心.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综述了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思路以及基础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具破坏性结局,临床常见发病部位主要包括髋部、脊柱椎体和前臂远端.详细查阅、总结各部位骨折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现:截止目前,中国北部地区的髋部骨折发病率高于南部地区;预计截至2050年,世界范围内的髋部骨折患者数量将超过2100万.欧美及亚洲地区脊柱椎体骨折发病率较高,且女性患病率普遍高于男性.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高达25%.前臂远端骨折的主要诱因是摔倒,该类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近期手术椎体再骨折相关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已行PKP治疗的18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显示,分为A组(手术椎体再骨折,n=24),B组(无再发椎体骨折,n=164).术后随访1年以上,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骨密度、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治疗仪配合雷火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疼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骨质疏松患者均规律口服钙尔奇,在此基础上应用骨质疏松治疗仪及赵氏雷火灸采用手法及灸盒摆阵治疗,前后比较疼痛缓解程度及T值变化.结果:96例患者临床治愈52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T值明显升值(均为P<0.001).结论:骨质疏松治疗仪及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因为绝经后妇女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生成和骨吸收的代谢失衡,属祖国医学“骨痿”的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肾虚、肝虚、脾虚、血瘀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需遵循辩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本文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丰富中医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龟板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量、骨微细结构、骨生物力学和骨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40只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阿伦磷酸钠组和龟板组.模型组、阿伦磷酸钠组及龟板组注射地塞米松造模,成功后分别用生理盐水、阿伦磷酸钠和龟板进行灌胃.3月后取大鼠腰椎(L1-6)和血清进行检测:双能X线检测腰椎骨量、micro-CT检测腰椎骨微细结构、压缩实验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中医学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从补肾、健脾、调肝和活血化瘀方面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法,从而更好的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笔者认为中医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上要重视整体调节,辨证论治,不可一味补肾,要先天与后天并重,扶正与驱邪相结合,发挥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