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调查与药物敏感试验

来源 :中国奶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国内奶源基地部分地区饲养质量较差导致乳房炎发病率相对较高,为了找到导致乳房炎发病的原因,分析出导致乳房炎发病的病源菌并寻求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选择黑龙江省安达、齐齐哈尔、杜蒙和肇东四个地区作为采样区域,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分析,阐述了药物敏感试验的过程。
其他文献
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产后期主要疾病之一,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论文深圳特区入细致的提示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并且详细介绍了期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同时对十五头发生胎衣不一的奶牛进行了实验性的治疗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对奶牛胎衣不下预防提供了自己的几点建议,针对奶牛养殖业现状提出了具体的饲养、管理、预防措施。
设施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畜牧业的发展正在由低效畜牧业向高效、可持续发展畜牧业转型阶段,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同时提高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科技含量,引导企业向集约化、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缩小与国外同类先进行业的距离,必须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特别是中小型奶牛场的设备器材配置,逐步向标准化、配套化、规模化方向过渡,用来作为国家扶持政策的硬件依据,使乳业现代化成为
黑龙江省绿色草原牧场认真实施建设万头良种奶牛基地发展战略,按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饲养、科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运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畜牧大场、经济强场、小康示范场”这一目标,坚持正确的资源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依靠科技为先导,提高规范化饲养管理水平,加强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奶牛业。本文就该牧场采取的注重生态发展、提高奶牛饲养的科技含量、加强服务
母牛分娩后,经过8~12小时仍不能排除胎衣,即为胎衣不下,多发生于流产之后和舍饲母牛,胎衣不下常发生子宫内膜炎而导致长期不育。本文分析了引起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并就其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为了对基层胚胎移植工作提供指导,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农牧区进行胚胎移植的组织实施工作及其注意事项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体细胞(SCC)指的是牛奶中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细胞的总称。奶牛体细胞升高,则会降低奶牛组成成分,牛奶中各种酶(如血纤维蛋白酶、脂肪酶等)的活性增加而缩短乳制品的货架期和稳定性,抗生素残留的风险也增加,造成牛奶的损失。为提高牛奶质量,本文就如何降低牧场奶牛的体细胞进行探讨。
为研究氯化镉对奶牛体外受精胚胎性别比例的变化,在精子获能过程中添加0、1、2、4mg/L的氯化镉处理,然后应用PER技术对获得的牛体外受精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结果各试验组的雌雄性别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O.05)。表明镉在雄性动物精子体外获能过程中,对两性精子存在某种筛选作用,且与处理剂量相关。但由于镉对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和器官有着明显的生理毒性,因此在增加处理剂量,提
为了探索奶牛胎次和季节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对呼图壁种牛场多年的配种资料统计后,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胎次奶牛的受胎率差异极其显著(P0.05),而平均受胎率差异极其显著(P<0.05),表明配种月份对第一情期受胎率影响小,而对于平均受胎率影响较大;而相关系数分析,胎次与受胎率问的相关系数都接近于0,呈现出弱相关,即表明随着配种月份和气温的变化,第一情期受胎率和平均受胎率都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来。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5年9月,我场西门塔尔犊牛的饲养是高投入低产出,片面追求高增重,犊牛3月龄断奶,全期投入饲犊较多(公犊600公斤母犊570公斤)。至2005年10月开始我场改用新的饲喂方案,对西门塔尔犊牛实行早期断奶技术即8周龄断奶全期投入饲犊奶336公斤经近半年的饲养,在减奶加料加强饲养的情况下,犊牛的外貌体犁生长发育正常,同时分别随机抽取2组(公犊5头,母犊7头)运用生物统计手段对
乳蛋白是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在牛奶价格体系和奶牛选育工作中把乳蛋白放在重要位置。乳蛋白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在反刍动物乳中,酪蛋白所占乳蛋白的比例为82%-86%之间。本文介绍了遗传因素、日粮因素对乳蛋白率的影响,分析了内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