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经”作用的葛根素-洋地黄苷复方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的制备

来源 :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葛根素-洋地黄苷复方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P-D-Gel),利用洋地黄苷的“引经”作用和原位凝胶的缓释作用,提高葛根素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作用,减少给药次数。 方法:通过处方优化,选择0.6%的结冷胶作为载体、0.5%甘油作为等渗调节剂制备P-D-Gel:采用无膜溶出模型研究凝胶的溶蚀动力学及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P-D-Gel中葛根素和洋地黄苷具有缓释特性;采用改良的Franz立式扩散池研究显示,P-D-Gel中的葛根素角膜透过速度较游离葛根素快,透过量也较游离葛根素多:初步稳定性研究显示,P-D-Gel在3000~5000 rpm条件下离心稳定,在40℃、25℃及-20℃条件下贮存稳定。 结论:本课题制备的P-D-Gel具有缓释作用,洋地黄苷能促进葛根素的角膜透过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临床经过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治疗,在治疗终点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方法在两组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终点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对于IgA肾炎的疗效相关指标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项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
臭氧是强的氧化剂,其基本作用具有两面性,既能促进氧化反应,又能刺激细胞抗氧化酶的产生,从而抑制氧化应激。本文阐述了最近国内外臭氧在医学中的应用,发现了臭氧的新进展。认为临床上臭氧的应用有别于传统观点,小剂量的,在安全范围之内的臭氧,应用于临床是完全合理的。臭氧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可能是:⑴在缺血组织增加氧气,葡萄糖及ATP的转运;⑵增加骨髓干细胞的活力,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和组织的再生;⑶上调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法对超排卵小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小鼠予阿拉瑞林/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构建超排卵小鼠模型,并随机分成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补肾健脾活血中药、阿司匹林、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干预。在小鼠种植窗期取子宫中段组织,用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组织中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结果:R实验组=0.617,R阳性对照组
目的:探讨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 cell,HLEC)的蛋白质组学变化。方法:采用UV照射HLEC,利用双向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技术观察UV照射后HLEC蛋白组学变化。结果:经双向电泳比对和软件分析UV组与正常组比较:得到13个差异点;其中表达上调的差异点有5个,经质谱
目的:确定细辛超微粉体制备工艺,探讨超微粉碎过程对其挥发性成分及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的影响。方法:以细辛粉末粒径分布Dgo及D50值为指标,初步筛选出细辛超微粉碎工艺最佳时间;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细辛细粉和不同粒径超微粉中甲基丁香酚及黄樟醚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采用红外光谱法观测超微粉碎前后细辛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振动磨粉碎可实现细辛药材的细胞破壁;采用低温粉碎未造成细辛
目的:针对全蝎胃蛋白酶酶解过程随着酶浓度增高,水解度不呈正比关系的现象,探讨该酶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因素,以期对实际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以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绘制全蝎胃蛋白酶酶解体系不同条件下的水解时程曲线,探讨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并以米氏方程为基础进行模型拟合,求算酶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确定最佳温度和酶底比。结果:酶解最佳温度为37℃,最佳酶底比为3%;以米氏方程为基础
目的:建立姜黄素二癸酸酯和姜黄素的HPLC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姜黄素二癸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阐明姜黄素二癸酸酯以及由姜黄素二癸酸酯产生的姜黄素的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取血样样品50 μl,加入50μl 10%(g/v)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SDS),再加入600μl乙酸乙酯萃取,离心,吹干,最后用80%的乙腈复溶。采用体内整体实验动物大鼠,按照2 mg/kg,每只1 ml的方法,由颈静
目的:合成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胆固醇偶合物,并运用该材料制备具有肝细胞靶向作用的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方法:丁二酰化甘草次酸和丁二酰化胆固醇与聚乙二醇通过酯键偶联,合成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胆固醇偶合物,并通过芘荧光探针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采用前、后聚乙二醇化法制备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以粒径为指标优选制备工艺。结果: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胆固醇偶合物是一种具有低临界胶束浓度的载体材料,临界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藏香二十五味安神甘露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出其中的32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主要有5种,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顺式-9-十六烯醛(15.13%)、异愈创木醇(11.25%)、丁香酚(11.81%)、雪松醇(9.82%)、愈创木醇(6.93%)。结论:本实验
目的:考察芳香开窍药冰片及石菖蒲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灌胃大鼠20 mg/ml羟基红花黄色素A混悬液,分别配伍冰片及石菖蒲,给药后采集大鼠血液及脑组织。HPLC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血浆及脑组织内浓度,以各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脑血比(AUCbrain/AUCblood)为评价指标,进行BBB通透性的评价。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配伍冰片组、羟基红花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