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与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

来源 :第二届中外技术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58901937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与俄罗斯(前苏联)的支持紧密相关。早在20世纪30年代两国便开始了在军事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合作。大半个世纪以来,双方合作已经历了多个阶段,也遭受了许多波折。中国航空工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俄双方开创了军用飞机领域合作的全新局面,中国相继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苏-30等先进俄制第四代战机,极大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整体实力,加速实现了空军战斗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也走上了一条对外技术合作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道路。在新的世纪,中俄双方还将在更广领域展开合作。本文综合回顾了中俄在军事航空领域展开技术合作的历史、现状以及相关特点,并对我国军事航空工业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模拟计算了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装置溶剂脱水精馏塔的两种共沸精馏系统。研究两种共沸精馏系统的温度及组成分布情况,并研究对二甲苯对共沸精馏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PX最大累积浓度与共沸精馏塔再沸器热负荷的关系曲线,提出当系统中PX累积量达到15%(质量)时,应该通过PX采出塔来排放部分PX以平衡塔内的PX浓度,使其质量
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从未涉及复杂系统中的多个控制回路对系统故障存在的屏蔽及累积作用。本文利用深层定性知识模型,符号有向图模型,对生产流程中常见的单回路和串级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与故障诊断研究。首先,从控制机理出发,建立了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的控制回路SDG模型;其次,针对控制回路SDG模型的诊断推理,提出基于假设-验证的双向推理算法,可进行含有多个控制回路的系统故障诊断,诊断分辨率较高。通过对某厂常压蒸
针对乙苯催化脱氢过程的特点,选用六组历史生产数据即乙苯进料、一反温度、二反温度、二反出口压力、水比、脱氢选择性,利用改进的RBFNN来构建乙苯催化脱氢过程模型,通过企业实际生产数据对该网络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真实模拟实际乙苯脱氢生产过程,为后续乙苯催化脱氢系统实施先进控制优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针对大型连续直接酯化工艺过程装置,以Aspen Plus和Polymers Plus为模型开发工具,建立了以反应和传质过程机理为基础的稳态模型。模型中包括了酯化反应、缩聚反应、二甘醇生成反应、链降解反应和乙醛生成等主副反应,而且考虑了端羧基对酯化反应的自催化效应。更重要的是模型考虑了酯化阶段TPA在酯化反应器中的溶解过程和终缩聚阶段小分子的脱挥,并建立了小分子脱挥的传质系数与缩聚反应器内聚合度、粘
从一些国内的污水处理厂耗电量来看,曝气环节占据了总耗电量的50%以上,对传统的大余度曝气进行改进,是污水处理厂能源节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建立了以ASM1模型为基础的曝气系统,以这个简化模型为对象,提出用模糊控制的方法控制污水处理中的溶解氧浓度,通过增加在线调整量化增益和比例增益,在简单模糊控制器的基础上构建了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在线调整控制器参数。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
应用物料平衡和气液相平衡等机理建模法,经线性化和离散化获得了一套甲醇/水二元间歇精馏塔实验装置精馏阶段的线性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基于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推导出该间歇精馏塔的模型预测控制律,另用一套温度――浓度经验模型从测量的塔板温度估算相应塔板的甲醇浓度,经在EuroBEEB工控机上用实时BASIC语言编程,实现了用回流比对塔板浓度的推断控制。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石化行业复杂的生产过程、苛刻的控制条件对控制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过程控制的理论研究和深入发展。基于先进控制的广泛应用和取得的显著效果,文章对当前各种先进控制在石化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做了进一步探讨。
随着原油性质的日益劣质化和油品质量标准的日趋严格,在炼油PIMS模型中准确描述硫含量从原油到成品油的分布规律,已经成为炼油PIMS模型能否准确描述炼油企业生产实际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原油加工过程中的硫分布规律、硫分布预测模型建模和炼油PIMS模型建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如何将硫分布预测模型应用于炼油PIMS模型中进行了研究。
本文论述了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制造工业有机污染物处理绿色过程集成的背景、目标、科学内涵和基本步骤。介绍了上述理论及方法指导丙烯酸及酯有机污染物处理绿色过程集成的应用实例及工程实施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微混合器作为全微分析系统、生物芯片等的重要部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研究与重视。从微混合存在的困难、微混合器的原理、分类、加工方法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在微混合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阐述了目前存在的各类微混合器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自身得到的研究成果,最后就发展前景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