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体位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i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俯卧位的体位护理方法,避免因体位不当造成的损伤,预防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方法正确安置体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体位垫,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注意皮肤、眼睛和器官的保护。结果5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因体位放置不当导致的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的体位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并研究以脉冲电磁场技术为基本原理的骨质疏松治疗仪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以及骨不连方面的效果。方法 应用天津希统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 XT-2000B 型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复合脉冲电磁场(C-PEMFs)治疗,XT-2000B 骨质疏松治疗仪利用复合脉冲电磁场作用于人体各部位,通过产生压电效应,改变骨骼及周围组织的生物电状态,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痉挛。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后的隐性失血情况,探讨隐性失血的原因.方法:分析126例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68例,年龄60-84岁,平均68.7岁,均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单节段融合75例,两节段融合39例,三节段及以上融合18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计算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其占总失血量的比例
目的:骨科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术后的较长时间会影响进食及营养吸收,因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有研究表明,术后营养不良可影响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降低其生活质量。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较少对骨科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对骨科住院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状况普遍地认识不足。
目的:探讨防跌倒细节健康教育在骨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收治的骨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责任护士对所有的骨科老年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各个阶段,均须进行跌倒的风险动态评估,并给于相应的防跌倒健康教育宣教和自制问卷调查(在患者入院第二天时,发放防跌倒知识问卷调查表及出院前一日或出院当日再次发放防跌倒知识问卷调查表。尤其重点调查细节方面的健康教育。
目的研究串式腓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的早期干预护理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4年7月,对应用串式腓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15例病例进行术后早期干预护理,其中单皮瓣串式腓骨复合组织瓣9例,双皮瓣串式腓骨复合组织瓣6例,采用皮瓣颜色、温度、饱满度等指标密切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变化,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并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前臂
目的比较下颈椎脱位四种复位方式的效果。方法 下颈椎脱位是常见颈椎损伤之一,其治疗目的是通过手术恢复颈椎即刻稳定,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减少疼痛和畸形发生;对于颈椎脱位的治疗,有学者认为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复位方式包括术前颅骨牵引复位,术中撑开复位等。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臂丛麻醉、静脉麻醉、臂丛加静脉麻醉)下行粘连期冻结肩手法松解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诊断冻结肩(Neviaser3期)的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复合麻醉组(静脉+臂丛),B:单纯静脉麻醉组,C:单纯臂丛麻醉组。
目的:临床验证全关节镜下缝合结合双微孔钛板经胫骨单隧道内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技术可行性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2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
背景:退行性不稳定性椎管狭窄接受多节段脊椎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过度失血。影响围术期失血的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术中操作、病人身高、联合前/后路法、融合的节段数目、自体血回收技术、抗凝药物的应用。这项研究旨在评估氨甲环酸在脊柱手术中减少失血的作用。
PurposeTointroduceasurgicalmethodoftreatingEyrestypeIVandVcoracoidfractureusingtheacromion osteotomyapproachandtofurtheranalyzetheclinicaleffectivenessofthissurgicalpro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