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实施由中国残联管理、香港李嘉诚基金会赞助的"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项",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效果和推广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以引导式教育模式康复80名脑瘫儿童,培训基层康复员80名为目标,从2008年起资助贫困脑瘫儿童,以全日制引导式教育为主的模式对脑瘫儿童进行教学引导和康复训练,同时培训家长和业务人员、编写宣传与培训资料等等。在开展引导式教育项目中,首先明确其原则:一是注重儿童身体、心理、社会交往与感知认知方面的发展与需求,以诱发儿童主动学习、快乐参与为原则,以主题教学为主线、集体和小组教学为主导,以音乐游戏教学、重复练习、竞技比赛为主要形式开展引导式教育。二是根据儿童的个体与小组整体功能状况,在教学方面,课程分类明确、内容适当整合,探索和使用一些好的诱导技巧,向儿童表明学习和训练的意向,善用节律性语言,倡导自编自导,创造特色,着力提高儿童德、智、体、群、美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强化康复目标:输入和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普及基本的生活常识、提高儿童实用能力,实现全面康复。第三是讨论制定并引导完成"一日生活流程"和地席、口肌、手工等课程共10节的康复教学任务,同时合理安排一对一和集体的康复训练如运动功能训练、言语矫治或感知认知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引导员创作了许多适合儿童康复的教学素材,如自编的脑瘫运动康复操和一些儿童歌谣,已形成了引导式教育教教学的一大特色,深受儿童和家长喜爱。结果项目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和影响。通过对训练3个月以上30例脑瘫儿童进行统计,他们在大肌能的坐与立方面总有效率(有进步和明显进步总和与实际障碍数的比值)分别为91.6和92.8%,在行走、进食、入厕、主动参与等方面总有效率81%~87.5%。结论前述资料表明,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有着全面康复和快乐康复的效果。结合我省脑瘫康复需求现状,来源于困难家庭者较多,而且引导式教育设施较为便宜、简单,成本较低,较之医疗康复容易操作。笔者认为,可在部分康复医疗机构或社区尝试开展引导式教育。我们认为,选好专业团队成员是关健。康复对象以程度较轻、智力较好的脑瘫儿童为宜。对运动障碍严重和感知认知能力较差的脑瘫儿童,建议在全日制引导式教育课程中增加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以促进他们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