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创新与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min143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坏,既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学术声誉和国际竞争力,又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权益。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本存在的质量问题更加突出。基于此,本文从体制创新的角度,论述了如可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文章从扩大培养单位的办学有主权、整合科学院系统和大学系统分立的科研体制以及改变“科层式”的研究生制度等内容展开。
其他文献
从1999年开始的连续三年的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口增长很快,旨在拉动内需的扩招虽起到了延缓高中学生的就业困境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但由于扩招的速度过大,超过了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致使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买方市场性质进一步加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而高校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中国国内来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与国有企业改制,大量工人下岗、中国产业经济调整,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等问题紧密相连。人才高消费与“蓝领工作白领化”现象已经严重冲击了低学历者的就业前景。因此,积极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误区、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由此进行了研究。
实际上,任何社会制度变革、发展与创新,在取得既定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总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只是代价付出量的多少、程度深浅不同而已。宏观社会制度变迁如此,高等教育制度创新自然也不例外。本文简述了代价的定义及其实质,并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代价的实质。
大学分类是一项操作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由于大学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大学分类会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会增加分类的难度,同时也会使分类的结果具有争议和不可靠性。本文把可能涉及的因素归纳为六对矛盾,现对其进行介绍。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迅速,现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对此,很多人热情欢呼,认为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很好,与此同时很多有识之士坚持抓教育质量,一再强调质量意识要升温、再升温。另一方面,也有些人忧心忡忡,担心高等教育质量滑坡或下降;更有一些人痛心疾首,认为“扩招”带来灾难性后果。本文运用管理学中“和的天才”的理念,说明规模与质量并非互相排斥、无法兼容,而是可同时兼顾、同时兼得;高等教育规
作者指出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教育创新的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简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与新境界,并提出应坚持用教育创新思想指导实践,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本文对笔者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更加重视地级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缩小地区知识差距,加快发展地级城市高等教育。
江泽民指出:“我军要跻身世界强师劲旅之林,必须建设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军事院校。”组建军队综合大学、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军事院校体系是落实上述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我军院校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步骤之一。笔者认为,建设一流军事院校,必须以军队综合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为先导。而要建设军队一流大学,就必须把教育科学的研究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充分把握新形势下军事高等教育特别是军
1998年,随着国家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大批部委属高等院校划转地方管理。这一改革,对加速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变,也给划转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对划转到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由于地方政府的强大支持和投入,显著地给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办学条件立即得到明显改善;但对划转到经济欠发达且高校集中地区的高校,则是生存的挑战远胜于发展的机遇。因之,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企业的竞争,西方国家的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自上个世纪80年代就陆续进入了战略管理时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激烈多变的竞争环境也在世纪之交把中国企业带入了战略管理时代。与此同时,我国高等院校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高速扩张、大规模重组和调整,已使我国高校基本具备了融入全球教育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