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21、18及13三体综合征的12460例人群临床应用

来源 :2016中国妇产科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两个独立研究小组利用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MPS)对孕妇血浆中游离DNA进行胎儿21-三体综合征检测,并证明具有高度准确性[1,2].2010年至2012年,基于检测孕妇外周血中游离DNA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arental Testing, NIPT)技术得到了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并应用于临床检测中,NIPT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经改变了现有产前检测格局.本项目研究通过计算无创产前检测胎儿21、18及13三体综合征检测的准确度而评估NIPT在非高风险人群临床检测表现.1.对象与方法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期间,从重庆西南医院收集进行NIPT检测的孕妇外周血样本共计12,460例(包括单胎妊娠12,209例,双胎妊娠244例,检测失败7例)进行回顾行分析,对21-三体、18三体及13三体检测准确度进行评估.检测样本接收条件为:(1)年龄大于18岁;(2)活产单/双胎;(3)检测孕周为9-28周.对每位受检者抽取5ml外周血,并送到深圳华大基因临床检验中心进行检测,所有接受该项检测的孕妇都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从样本接收到发送报告整个过程已建立完善而全面的质控体系,所有分子检测及步骤都符合ISO/IEC 1702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的临床实验室标准操作.2.结果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共有12,460名孕妇接受NIPT检测,有7例样本检测失败,失败率为0.06%,平均检测周期为11-15天(包括样本运输时间).2.1检测人群基本信息如下:年龄分布为18-49岁,271 (74.5%)名受检者年龄小于35岁.约50%检测者在抽取外周血进行检测时的孕周为中孕周(17~20周).45.9%检测者在接受NIPT检测前进行过早孕周或中孕周血清学筛查,在总人群中34.8%(4,336/12,453)为筛查高风险,1,384名(11.1%)受检者为低风险人群,6,733名(54%)受检者为普通风险人群,见表1.2.2检测结果后续跟踪:对NIPT检测结果为高风险者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为低风险的孕妇随访妊娠结局,评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21-三体、18三体及13三体敏感性和特异性.12,453名检测孕妇中12,209例为单胎妊娠,244例为双胎妊娠,双胎样本中78(32%)例为IVF样本.总体上,NIPT检测发现21-三体高风险74例(62例有验证结果),18-三体高风险13例(11例有验证结果),13三体高风险8例(6例有验证结果),阳性率为0.76%;除上述常见常染色体非整倍体外,还发现X单体28例(20例有验证结果),X三体23例(19例有验证结果),XXY综合征18例(12例有验证结果),XYY综合征11例(7例有验证结果),阳性率增加0.64%.NIPT检出80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样本中,32例有血清学筛查结果,其中68.8%(22/32)为筛查高风险.在244例双胎检测样本中,NIPT检测发现21-三体综合征3例(均有核型验证结果)、13-三体综合征1例(有核型验证结果).在无创产前检测12,278例结果为低风险样本中,8,569出生随访结果中没有漏诊案例.2.3检测准确度评估:基于79例核型验证结果及8,569例出生随访结果对NIPT检测胎儿21、18及13三体综合征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如下:21-三体综合征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9.88%和100%;18-三体综合征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9.94%和100%;13-三体综合征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9.95%和100%,见表2.3.结论本文对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开展的NIPT检测样本进行大样本回顾性分析,基于12,453例结果证明NIPT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临床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非高风险人群一线筛查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阴道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2015年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完整治疗的有病理诊断、病历资料及随访的80例阴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年龄、FIGO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阴道受侵长度、治疗方法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寿命表法及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差异性经Log-rank test进行检验,并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癌全面分期术对早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意义进行进一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的卵巢癌患者183例的病历资料,其中151例行腹腔镜下卵巢癌全面分期术,32例行开腹卵巢癌全面分期术.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淋巴结切除数、化疗周期、术后复发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随访截止2014年2月
会议
目的:探讨ER、PR、CK7、Vimentin、P53、Ki67、CerbB-2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具有本研究需要的病理免疫组化指标的首次治疗为手术治疗的16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
会议
目的:性发育疾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DSD))是一种染色体、性腺、表型性别不一致的罕见疾病.由于很多性发育相关的基因不仅仅只在性腺中表达,同时会在其他器官中表达,因此这些基因缺陷会导致综合征型DSD.本研究我们旨在为1例存在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和耳朵发育不良的女性患者的找到其疾病发生的原因并明确诊断.该患者的父母均无相关的临床表征.方法:目前的基因
目的:46XY完全性腺发育不全(46,XYCGD),旧称为46XY性逆转,是一种罕见病,其临床特点是46XY的核型、正常的女性外生殖器、完全未发育的性腺(“条纹状”性腺)、存在正常的苗勒管结构.患者有增加患肾母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的风险(约30%),通常为双侧肿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报道了1例患有原发闭经和单侧混合生殖细胞瘤的46,XY女性,患者双亲均不具有该病的任何临床特征,该研究的目的是诊断患者
平衡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重组类型,涉及两条或以上不同染色体片段间的相互交换,人群发生率约为1/500,常导致流产和引起遗传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检测平衡易位的方法主要为核型分析,但由于其分辨率较低(≥3Mb),且存在样本取材和培养技术要求高的缺点,使得其一方面不能检测出较小片段间的易位,也不能精确定位断点及查找所影响的基因;另一方面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样本的检测.近年来,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脓肿术后腹痛,发热的临床护理及观察。方法:总结我科室2014年1月~ 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患者病情,采取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评价其治疗盆腔脓肿术后腹痛及发热的疗效和护理的可行性。结果:30例患者经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脓肿术后腹痛及发热,均已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
会议
目的:通过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建立正常女性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为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模拟提供有力的形态学依据,为该部位解剖教学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选择3例无器质性病变的女性中国数字人体数据集盆腔段数据,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进行识别、手动分割、创建可视化模型。结果:建立了女性骨盆、股三角区和腹股沟区血管、肌肉、神经、淋巴结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论:利用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建立的腹股沟
目的:总结子宫颈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治疗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6月-2015年12月30例子宫颈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及放疗.30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并发症.经过积极的治疗并配合科学的护理措
会议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共62例宫颈癌患者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广泛子宫切除手术,用积极的策略收集围手术期及短期的手术数据,评估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62例患者成功接收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广泛子宫切除术,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平均年龄42岁,平均手术时间245min,术中出血量是125 (20,1200) ml.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