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东南部盆地极端气温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初探

来源 :山西省气象学会2011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mo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并对出现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的环流形势做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东南部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全市年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最低值都出现在盆地西北部的海拔最高处沁源,极低值为-30.2℃,全市年平均气温和极端高温最高值都出现在盆地东部的海拔最低处黎城,极高值为40.1℃.通过对历史天气图的研究发现:极端最低气温的出现受当年度从西伯利亚爆发的强冷空气有较大关系,极端最高气温的出现受大陆高压(青藏高压)的稳定维持影响最大.研究表明:极端最高气温与暖气团控制、地形及海拔高度关系密切.而极端最低气温与冷空气的活动强度、地理位置及地形有关而与海拔高度无关.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2009年11月10~12日山西省出现的特大暴雪,对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环流背景、前期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云图演变等几个方面及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这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北半球环流呈现明显高指数特征,全国大部分地区异常偏暖的背景下,暴雪伴随剧烈降温天气; ②300hpa辐散使得对流层上层具备强烈抽吸条件是造成强降水的重要环境因素。这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动力、热力条件等方面,对2011年7月2日忻州市的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对EC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西南暖湿气流)及中低层切变线南压是造成本次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北部湾,中低层的水汽输送比较充沛,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过程期间,物理量场表现出较强
本文从高低空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着手,对造成忻州市2011年7月2日和29日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物理机制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了两次天气过程的异同点.通过分析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不同.7月2日和29日两次强降水过程,在500hpa高空都有西风槽存在,700hpa上都有切变线存在,两者都是西风槽加切变线引起的降水,前者没有副高参与,而后者则是西风槽、切变线和副高共同作用的结果;切变线的性质不同.2
强对流性天气十分激烈,容易成灾。其影响范围较小,持续时间较短,所以通常是一种局部灾害性天气。准确预报对流性天气,对防灾减灾,对人们及时有效防御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很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许多短时强对流天气局地性强,突发性大,预报员在遇到这类天气时常常很难把握,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和预报,因为预报工具只能参考图距间隔最小的雷达资料,给预报带来了困难。目前自动站资料已广泛应用于广大气象台站
应用MICAPS实况资料对2011年7月29日忻州市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是由副高东移南退而引起的,随着高空槽以及中低层切变线的东移过程降雨量由西向东呈递增关系.700hpa的西南低空急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能量以及动量,整个大气层结湿层深厚,我市东部地区处于700hpa气旋式辐合区内.过程期间, 700hpa和200hpa分别存在一个强
本文从高、低空天气实况到多种物理量场要数等方面,对2010年8月11日忻州市出现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形成原因:(1) 500毫巴图上,西北部在新疆西北一带有深厚冷低槽正在酝酿东南下,东北部有发展完好的东北冷涡后部不断地下甩冷空气,南部经四川东部到甘肃南部沿588线外围有强大的南风水汽输送通道;(2) 700、850毫巴在我市上游一带有人字形切变线存在,并在我市一带配
利用526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08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气温极端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明显减少,结冰日数减少显著的区域集中在北方,霜冻日数则在整个中国区域都显著减少,夏季日数和炎热夜数明显增多,增多显著的区域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南部.日最高(低)气温的极大(小)值整体都有上升趋势,最高(低)气温的极大值在北方上升较明显,而在长江
地表温度是反映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交换的重要参数,本文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选取2006年MODIS晴天数据作为地表温度反演的数据源,分别采用分裂窗算法和建立MODIS数据统计模型方法反演山西省的地表温度,并根据地温反演结果与NASA的温度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裂窗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物理意义明确,但由于山西地形复杂,且模型计算所涉及到的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透过率在实际操作中较难获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晋北地区18个台站1960-2008年夏季降水资料,通过M-K突变曲线、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法,3种气候突变检验方法对晋北地区夏季降水的统计检验结果均表明,夏季降水在1996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转折。由线性趋势法分析晋北地区夏季降水表明:夏季降水呈负的线性趋势,说明自1960年以来晋北地区夏季降水一直处在减少的趋势,干旱较为明显,尤其是广灵、平鲁、
膜下滴灌技术是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针对膜下滴灌和常规灌溉两项不同的灌溉技术,我们在山西省平陆县张店乡东郊选取近邻的两块棉田做对比试验,在常规试验田里,按照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灌溉、喷药等农田管理,而在对照试验田里铺设膜下滴灌管道并覆盖薄膜,采用膜下一膜一带两行,种植规格为40cm+80cm,滴灌带设置于窄行中.经过3年(2007-2009)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