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健康宣教和行为矫正对城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效果,为儿童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与自愿原则在长沙市城区8所规模(在园儿童数200人以上)、社会经济状况相似的幼儿园,并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幼儿园各4所.以每个幼儿园小班儿童作为监测对象.监测时间自2009年9月入园开始,追踪随访至2012年6月幼儿园大班毕业结束.每个儿童监测时间为2年9月.监测开始时共入选儿童1321名,追踪期间91名儿童因转园等原因退出,最终有效监测儿童为1230名,其中干预组705名,对照组525名.所有监测儿童每个学期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一次身高、体重和膳食频率调查,并根据2006年WHO儿童身高标准体重作为参考值标准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价,了解儿童肥胖、超重发生率的变化和儿童肥胖度的变化趋势.同时对干预组幼儿园的老师、炊事员、卫生老师、家长进行肥胖相关知识培训,对儿童进行膳食调查发现他们存在的不良饮食、生活方式,卫生老师及时通过家长会及访谈形式对儿童循序渐进进行行为矫正,评价儿童饮食行为、膳食频率的变化.对照组儿童不进行任何形式干预.结果:(1)在1230名儿童中,干预前营养正常儿童925名,占所有儿童75.2%,超重儿童227名,占18.5%,肥胖儿童78名,占6.3%;干预组儿童肥胖和超重检出率为7.2%和18.4%;对照组儿童肥胖和超重检出率为5.3%和18.5%.(2)干预后营养正常儿童925名,占所有儿童72.4%,超重儿童237名,占19.3%,肥胖儿童102名,占8.3%;干预组儿童肥胖和超重检出率为8.8%和19.0%;对照组儿童肥胖和超重检出率为7.7%和19.7%.(3)干预组儿童72.5%儿童体型保持不变,12.2%儿童体型变匀称,15.2%儿童体型变胖;对照组儿童72.0%儿童体型保持不变,10.9%儿童体型变匀称,17.1%儿童体型变胖.(4)膳食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后甜饮料、膨化食品和冰激凌的频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西式快餐、油炸食品、甜点的摄入频率无明显变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肥胖和超重检出率随干预进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干预组上升相对较慢;干预后孩子部分饮食行为有所调整.说明对家长及孩子的健康宣教和行为矫正有一定效果.
其他文献
儿童抽动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运动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有强迫性动作、思维或其他行为症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与婴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340名新生儿脐血及与其配对的9个月婴儿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儿脐血及婴儿血的血清25-(OH)D水平.通
会议
所谓农户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以农户的信誉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 1.借款人条件:①社区内的农户或个体经营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②信用观念
目的:参考国外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诊治指南,多学科协作,进行糖皮质激素(GC)治疗DMD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系统地评估GC治疗DMD的疗效和远期预后的影
会议
目的:对20例临床诊断MLC患儿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以及自然病程的随访研究,明确基因诊断、为患儿家庭进行准确的遗传咨询以及为进一步的产前诊断打下基础;了解病情发生发展与转归
会议
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咳痉咳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7例新生儿百日咳患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对症的治疗、护理,加强预防感染、合理喂养等措施;结果:本组患儿得到有
目的:探讨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依照循证护理研究方法,研究总结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在围手术期间存在的心理、护理问题现状,并针对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疾病
会议
目的:了解维生素D受体(VDR)特异性siRNA转染对鼠主动脉内皮细胞(EC)增生、凋亡、一氧化氮合酶及载脂蛋白E (apoE)表达的影响,探讨维生素D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可
会议
目的:探讨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会议
目的:评价双重身份识别在儿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科室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住院患儿在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使用双重身份识别对住院患儿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