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论与发展观的误区:性善论新解

来源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本质论和发展观的批评,试图提出一套解读孟子性善论的全新思路.作者认为,先秦时期的"人性"概念包括本能属性和成长法则这两种不同的含义,所谓成长法则指生命健全、完整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它决定着生命能否充分地实现自身.成长法则与本能属性都是生来就有的,都属于"性".孟子性善论不是指人性本善,也不是有善、向善或心善,而只是指人性是个好东西(不排除可能有坏成分),其逻辑根据是: (1)每个人都希望实现生命的健全、完整发展,即所谓"尽其性";(2)在道德意义上,只有为善才能真正地"尽其性",而为恶则导致人性扭曲、不健全. 孟子性善论的最高原则是人性,而不是善(仁义礼智)或良心;善、良心或本心等都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实现生命的健全、完整发展这个目的的手段;这才是"自反"、"存心"、"修身"的主要目的,也是"根于心"、"我固有之"等一系列说法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禽之别能确立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深层原因.也许孟子本人对这套逻辑的表述易生误解,但从"睟面盎背不言而喻"、"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若决江河莫之能御"等一系列说法,可以理解为什么孟子能将道德的真正基础建立在人性而不是外部需要之上,这也是性善论的巨大魅力所在.以前的解读方式之所以不够理想,正是由于不能充分挖掘出孟子性善论的这些深刻内涵.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中国学者关于日本儒学思想史的概述性研究及专题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日儒学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最后介绍了日本现代化的精神文化动因,并从东亚视角分析了日本儒学的现代意义。
本文研究了儒学的本质,分别阐释了儒学思想的不同内涵。并对“内圣外王”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为贵”的人际观、“性善论”的人本观、“大一统”的国家观的意义进行论述。
本文从“人的发现”这一视角,结合西周和东周历史背景,对孔子的仁学思想进行探讨,通过对包含礼乐形态的思想文化价值系统的研究,指出人生命价值的根基与资源为“仁”。
本文对儒家思想中关于社会秩序、社会信任、社会关切、社会教化观念进行了阐述,通过认真挖掘、系统整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有关社会和谐的理论及其深层观念,并充分展开融合全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命题的学理研究和思想阐发,使之成为我国新时期重建价值观念体系和道德学说的有机内容,真正成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构成。
王阳明通过发展同质文明儒学,借鉴和融会异质文明佛道,整合儒释道的本体论、心性论、境界说和工夫论等资源,构筑了心学理论。王阳明对异质文明采取或是扬弃其内容,或是借鉴其思辨的方法,对今人融摄各种文明以发展儒学,也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综述了孔氏南宗在浙西南地区各时期的政治活动,以及南孔士人继承、发展并践行儒家的政治思想演变,并分析了孔氏南宗对促进当地的文明教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孔氏南宗的发展史及其主要文化思想,在“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视角,了解历史上孔氏南宗文化对江山发展的影响,进而分析孔氏南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途径。
为名正言顺地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成为澳门的主流文化,也更为了抗衡博彩文化的负面影响,澳门人文科学学会根据该会的宗旨和自身的理念,大力推广孔子首创的儒家思想,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十年,主要出版了《孔子语录》,举办了《我读孔子》的论文比赛,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崛起,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重新复兴,澳门的希望,中国的希望就在青少年学生的身上。
本文从简介谢幼伟的学思、他所发表遇的<孝与中国社会>、 <孝治与民主>二篇具主题性的鸿文、培养孝道的实践工夫等面向来呈现谢先生对孝道的论述及值得我们继绩研究的若干相关性问题.
本文拟就黄以周学问的特色和倾向,以他的义利观为中心,试作考察。众所周知,黄式三的《论语后案》是一部在《论语》的解释史上大放异彩的著作。黄以周在继承其父亲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论语》子罕篇开头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八字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特别以此为例,追索一位以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努力弄清真正的经义的学者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