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睑裂痣切除后创面采用复合皮瓣修复1例

来源 :第十届四川·重庆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三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面部都有黑痣,只是大小位置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种黑痣十分特别,患者的上、下眼睑各有一块黑痣,当患者闭眼时,两块黑痣合二为一,睁眼时,黑痣分开,因此这种黑痣被称为分裂痣或者对吻痣。发生于胚胎时期上、下睑尚未分开时,当眼外胚叶发育成熟,上、下睑之间睑裂形成时,则将痣一分为二。眼睑筋膜皮瓣血运丰富,旋转角度大,可修复上下睑的不同部位的组织缺损,质地、颜色与受区接近,且具有足够的支持力,能有效防止睑外翻。可根据病变部位、面积、形状,设计为邻位或颞区岛状皮瓣。供区切口顺外毗角皮纹方向,较为隐蔽,但提供皮瓣的面积有限,因此眼睑筋膜皮瓣最适用眼睑中、外侧的分裂痣。黑痣一旦累及睑缘,其切除与修复都变得非常困难,睑缘一旦被切除,很难再造其自然的形态,因此建议在黑痣没有长到眼睑时,尽快进行治疗。另外,在黑痣治疗完成以后,建议根据双侧双眼皮的形状,进行必要的调整手术,因为上眼睑黑痣的修复,难免会影响双眼皮的形状,双侧进行调整,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光动力联合Mohs手术治疗乳房外Paget病与单纯光动力或Mohs手术,寻找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2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其中单纯Mohs手术组6例,单纯PDT组2例,PDT联合手术组1例,PDT联合Mohs组3例.结果:PDT联合Mohs手术组3例治愈,Mohs手术组6例治愈,PDT联合手术组1例显效,单纯光动力组2例有效.结论:Mohs手术和光动力联合M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和疼痛为特征的反应性、非感染性皮肤病,临床少见。其在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甚至病理活检均可能无特异性,故极容易误诊为其他皮肤疾病或普通外科感染,从而使该病无法得到治愈或即使单纯手术切除后仍会复发或加重,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进一步造成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坏疽性脓皮病多认为属免疫系统疾病,需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溃疡面大、
乳房外Paget病又名乳房外湿疹样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男胜,病程缓慢.皮损好发于顶泌汗腺分泌部位;目前有三种发病机制学说:皮肤附属器起源学说;异位细胞起源学说;肿瘤迁移学说;正是乳房外Paget病的多点多源性,侵袭范围广,皮损累及部位特殊,故单纯Mohs显微外科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病灶;另外光动力主要集中在表皮,对深组织的肿瘤作用较弱,故单纯光动力治疗仍有缺陷,手术仍是首选在本病例中,患者光动力
目的:探讨Mohs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ohs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恢复情况.结果:5例患者切口全部Ⅰ期愈合,其中采取局部转移皮瓣2例,另外3例皮下剥离后直接缝合,术后随访3-24个月肿瘤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皮肤恶性肿瘤首选Mohs显微外科手术,在彻底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Mohs显微外科手术具有损伤小,复发率低,美容
黑色素瘤(MM)是致死性皮肤肿瘤.目前,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抗体、PD-1单克隆抗体、BRAF激酶抑制剂、MEK/ERK抑制剂、KIT抑制剂及血管生成抑制药对MM患者有很高的有效率,且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现可用的靶向治疗,仍存在部分有效率低,耐药性高的问题.针对其耐药机制未问题临床试验靶向药联合应用可能更有益.其他靶向位点,包括MM原癌驱动基因、突变新位点MDM2(双微体)和突变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皮肤科的适应症及应用策略.方法和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术是指内含引流管的医用海绵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进行封闭,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创造封闭创面愈合环境、控制感染、直接刺激细胞繁殖,减少局部水肿等多种原理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其适应症包括术后不愈创面、各种感染创面、难治性软组织缺损创口,静脉性溃疡,糖尿病足、各
针对部分位于特殊部位以及在诊疗方面具有特殊性的皮肤外科疾病(如甲沟炎,会阴部肿瘤,特殊部位坏死性筋膜炎等)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或(和)多种方案联合进行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拔甲,甲根部分切除联合推进皮瓣甲床重建术治疗炭甲所致慢性甲沟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针对会阴部的皮肤肿瘤的不同类型及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案进行联合应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关键是彻底清创,局部皮瓣和植皮可
本患者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为扁平苔鲜继发鳞状细胞癌。于我院烧伤科性左胫前肿物扩大切除术,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肿瘤侵及皮下脂肪,皮肤标本基地切缘见癌累及。VSD(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创面床准备后植皮,创面恢复良好。术后2周转入肿瘤科评估病情有辅助放疗指针,行电子线局部放疗2Gy/f*30fDT60Gy。同时皮肤科会诊继续治疗剩余扁平苔鲜。术后随访2月皮疹无新发。通过科室间联合治疗,顺利有
瘢痕疙瘩是瘢痕的一种,属病理性瘢痕,其特点是过度生长,超出创伤的范围,侵犯临近组织,不能自行消退,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瘢痕疙瘩不久影响外观,而且可能影响患者的功能,时间久远的瘢痕疙瘩合并感染以后甚至发生恶变,形成瘢痕癌,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国内外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尚没有定论.回顾近年文献,国内外学者对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一些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组织病理检查是皮肤病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皮肤活检术也自然成为了皮肤科最常见的操作技术.皮肤活检术看似简单,但是不规范、不合理的活检操作将直接影响组织病理的质量.本文将从如何正确选择活检部位和皮损,如何规范地切取组织、缝合切口、固定组织标本,如何减少损伤、保证标本完整性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