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研究进展和临床展望

来源 :第四届全军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暨2009普通外科热点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mijnuhbygvtfcr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Lynch综合征.是遗传性大肠癌的代表.约占全部大肠癌的5%-15%.错配修复基因(MMR)的种系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是其分子遗传学基础.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突出,具有右半结肠多见、发病早、病理分化差、多原发癌多见的特点.目前其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COX-2阻滞剂可能成为HNPCC治疗的一个新的途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也为人们对于HNPCC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加全直肠系膜切除在直肠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我院193例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应用髂内动脉置
会议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临床资料。 结果: 47例中阵发性腹痛45例(95.7%),恶心呕吐25例(53.2%),腹部肿块37例(78.7%),血便9例(19.1%);肠套叠
目的: 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作用及相关手术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9例低位直肠癌施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
会议
本文简要分析了保肛术成为当前肛肠外科界的主要趋势的原因,论述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并讨论了肛门重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003年7月~2007年12月笔者共行直肠癌手术568例,采用经肛旁骶前腔引流的方法,并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本文现将诊治的过程和具体的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报告,并讨论了骶前腔引流的
目的: 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 A protein,sAA)联合术前评估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7年10月至
会议
目的: 前瞻性观察直肠癌前切除术后三种不同引流方法预防吻合口瘘的效果。 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月,450例中高位直肠癌并接受前切除术患者按人院次序随机均分为A、B、C三
会议
目的: 探讨3天式肠道准备和1天式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屏障损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经3天肠道准备和经1天肠道准备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D-乳酸、二胺氧
我科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38例,因其诊治有其特殊性,总结如下。
201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又称301医院)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付小兵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301医院诞生的第七位院士,当时49岁的年龄也刷新了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