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小白桦夏令营见闻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xx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儿童夏令营是俄罗斯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初在黑海沿岸出现第一个苏联少先队夏令营以来,夏令营就成为最受俄罗斯少年儿童欢迎的消夏活动。本文在介绍俄罗斯夏令营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享了笔者亲自前往的一个俄罗斯夏令营的情况及特点。指出,在快速变化的当今世界里,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的等重要的生存品质,往往很难在传统书本和课堂上习得。作为儿童校外教育的组成部分,夏令营生活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糖果点缀,而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化成长的生动课堂。
其他文献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理念备受人们重视,但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仍有争议。英国被称为自由主义的故乡,曾涌现出众多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们关于自由教育的阐述为英国大学通识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大学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但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通识教育的精神。英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及实施路径,无疑为反思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改革健全博士后制度是我国实施“十二五”人才战略、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博士后管理在近几十年出现不小的变化和发展,其倡导诸如“博士后”回归计划等项目有效地扩大了人才引进并防止了人才流失,这些做法为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世纪70年代德国公民教育出现了批判转向及其激进发展,从而引发了新保守主义的平衡要求,并进而提出了公民教育中批判与保守之间的辩证关系:批判而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保守亦不至于屈从于现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德国等欧洲国家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传统模式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变迁中受到挑战和质疑,各国开始以美国为范本,建立各类研究生院,推进“结构化”的科研训练模式。本文以德国的博士培养模式改革为案例,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分析德国虽然如何将美国式的研究生院制度与本土的制度环境、组织特征以及学术传统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德国特色的研究生院制度,并由此讨论比较教育研究中“全球化”与“本土化”、“借鉴”与“
俄罗斯政府比较重视教育政策的建设,教育政策的形成、实施和评价机制已初具规模。其形成采用自上而下的路径,具有渐进性和延续性。实施过程中坚持先小范围实验,后大面积推广、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联邦中央和地方主体共同承担费用等原则。政策的评价采用目标达成模式,以官方评价为主导。虽然俄罗斯教育政策的形成、实施及评价机制还存在利益团体参与少、执行低效、评价机制不完整等问题,但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保障的作用
近年来,德国为改变其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地位,培养一流的精英人才而提出“卓越计划”。“卓越计划”的实施打破德国高等教育平衡、均化结构,重视大学的研究,弘扬洪堡思想,培养人才,注重优质发展;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经费短缺、区域失衡等。德国政府实施的这一注重优质取向的计划对我国“985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育改革创新,是21世纪的俄罗斯实现创新发展和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保障和关键因素.2006年2月,俄联邦政府启动了国家整体性创新教育改革工程——ПНПО项目,这为各个层面和不同主体在各级教育系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框架依据.别尔哥罗德州作为俄罗斯教育事业最发达的联邦主体之一,在全州积极地推动ПНПО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在参与推行КПМО方案过程中,不但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
在“教育优先发展规划”框架下,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联系,俄罗斯从2006年开始组建富有特色的联邦大学。本文对联邦大学的组建背景、组建方式、联邦大学的特殊身份以及有关联邦大学面临的质疑逐一予以分析。
俄罗斯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目标。智力资源流失和高级人才断层造成俄罗斯的人力资源短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俄罗斯采取了支持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大学、加强“科教一体化”等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丹麦民众高等学校诞生于19世纪,已被许多国家证实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实践是卓有成效的,至今仍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焦点。百余年来,丹麦民众高等学校仍经久不衰,为各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实施“博雅教育”、多元的课程设置、灵活的教学方式、政府的经费支持、寄宿的办学模式、自由的管理体制等,这对我国转型期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事业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