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浮选Co(Ⅱ)-SCN- MG三元体系测定V中钴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多元络合物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在表达型质粒载体pUC18中构建了B菌的DNA文库,从此文库中筛选到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D基因,CMCase基因)的转化子.并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大肠杆菌总蛋白在约46kD处有新的蛋白带出现.这为最终纤维素的开发利用及新型嗜热酶的分离制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眼于微生物转化-化学沉淀制取ZnS的SO资源化处理,考察了碳源类型、乙酸浓度、ZnCl量和反应时间对SO去除和ZnS生成的影响,应用XPS和XRD对生成的ZnS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ZnCl加入导致SRB转化产生的S很快生成ZnS沉淀,其它副反应被抑制,乙酸C原子/SO摩尔浓度比为1时,SO去除和ZnS生成最大.随着ZnCl量增加,ZnS生成量增加,但过量ZnCl造成Zn利用率下降和ZnS中Zn(
C.129S2-Stat4/J小鼠和C.129S2-Stat6/J小鼠系由美国Harvard大学医学院研制,Jackson实验室培育生产的一类选择性敲除编码特异性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基因的实验用小鼠。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简称Stat,可被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激素等所激活,并通过Jak-St
甲烷(CH)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中起着重要作用。自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H浓度增加150%,在1998年达到1745nL·L。大气中CH浓度的升高主要是快速增加的人类活动所致。本文综述陆地生态系统CH循环的基本情况。陆地生态系统CH循环可解释为:[1]宏观尺度的CH源与汇的收支关系;[2]微观尺度的"植物-土壤-大气"系统的CH代谢。CH排放的自然源主要有湿地、地质排放和蚁类;人工
为将具有优良性能的超临界CO作为生物转化的介质或用于在线萃取发酵产物消除对微生物的抑制,本文考察了超临界CO对不同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酵母菌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扩培阶段的酵母与超临界CO接触后的生长状况,以及与超临界CO接触的酵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超临界CO对酵母菌的生长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处理后的酵母糖代谢与细胞生长速率减慢,并随接触时间的不同有不同的变化,前期扩培时
作者用特异性抗体作为配基设计的亲和层析不仅可分离出样品中的抗原,也是对样品中的抗原进行富集.这就有可能把亲和层析的这种富集作用与酶催化变构结合起来用于改良固态化酶反应器,以达对微量样品的生物转化.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本实验中高抗SMV株系黑农39为母本,高感SMV株系品种合丰2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对FF代接种SMV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学分析,通过接种鉴定亲本FF并代的抗性表现,证明,对SMV1号株系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决定的.利用RAPD技术在抗感池间寻找多态性标记,通过筛选引物,获得重复性最好的随机引物OPN11.并采用BSA法在黑农39和抗病池扩
文章介绍了成功构建向日葵恢复系cDNA文库,并用与恢复基因Rf,紧密边锁的RAPD特异放大片段为探针对cDNA文库进行了筛选,为恢复基因Rf,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本实验以L-赖氨酸产生菌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D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对大量抗性突变株进行初筛、复筛,获得了抗七叶苷(Esculin)突变株E号.其发酵液中L-赖氨酸含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0.6﹪;同时,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了最佳配比:葡萄糖14.0﹪、硫酸铵5.5﹪、碳酸钙5.0﹪、盐酸豆饼水解液1.8ml.使菌株的产酸量
体外常规实验,测定了MgSO(终浓度24.3mmo.l/L)做抗凝剂鲤鱼血液的血凝时间和溶血后血凝时间、凝血酶时间、可逆性实验和血栓细胞聚集性显微观没柠檬酸钠血作对照,结果表明:1.MgSO显著抑制鲤鱼的凝血过程,2.MgSO的抗凝作用是要逆的;3.牛凝血酸对鲤鱼纤维蛋白原的作用较弱;4.MgSO延缓鲤鱼组织因子(TF)凝血作用;5.鲤鱼血液溶血后凝血时间缩短,是淡水鱼对水生生活高度的生理适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