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型彩色小麦的研究进展及其高产栽培与发展利用前景

来源 :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n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健型彩色小麦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以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抑制癌细胞生长,改善心肌营养等重要功效.培育保健型彩色小麦,采用优质小麦与冰草、达赖草、偃麦草等野生资源远缘杂交,和三结合育种法及航天育种技术,避免了育种界常用的近亲繁殖造成的抗性差、易退化等缺点,实现了在西方国家必须用转基因技术才能达到的效果.保健型彩色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基本上与普通小麦相同,产量相当,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应掌握氮肥后移原则,扬花后及灌浆初期注意喷施叶面微肥和磷酸二氢钾,灌浆期注意防治蚜虫.保健型彩色小麦品种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放,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省水资源,促进广大国民的健康保健,意义重大而深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保健作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其他文献
本文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和优化种植结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湖北省小麦生产的重要性.在分析了湖北省小麦生产制约因素和增产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0年湖北省小麦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亩产达到300kg、总产达到102亿斤的总体目标以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措施建议.
为了满足各种用户对无硫魔芋干法微粉,和干法魔芋胶的需求,重庆联康制药机械厂独立创新开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CW-1魔芋粉专用新型超微粉碎机组,超微粉碎机由机座,转鼓,粉碎切刀,细粉捕集器,传动系统等部件组成。该机为立式转鼓结构,魔芋粉原料采用绞龙上料的方式,当物料进入粉碎腔体后在负压风机作用下呈涡旋沸腾状,转鼓在主动力驱动下,粉碎切刀高速旋转与沸腾状魔芋粉相交做高速切割,切割后的魔芋粉在细粉捕集器
本文从中国魔芋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出发,介绍魔芋葡甘聚糖(KGM)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深入回顾了KGM作为优质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人体重要的营养保健功能,进一步阐述了KGM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情况.旨在综述KGM的开发和研究,明确KGM保健产品的发展趋势.
为了解湖北近期选育小麦新品系在稻茬麦田孕穗期耐渍性状的表现,本研究在2013-2015两年度采用灌水处理模拟田间渍害,通过耐渍系数和隶属函数相结合把多个性状转化成单一综合评价值D,对2013-2014年度湖北省和长江中下游小麦区试参试材料等为主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孕穗期耐渍性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1.渍水胁迫对所测性状抑制作用的大小顺序为:主茎绿叶片数>籽粒产量>叶绿素含量>不孕小穗数>千粒重
为有效解决小麦播种收获时劳畜力紧张、常规技术费工费力等问题,根据重庆稻田及早地小麦种植、管理、收获的生产实际,结合大面积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多年小麦轻简化生产的研究经验,进行组装优化并进行田间生产示范,实现小麦生产的优质节本高效.根据重庆小麦轻简化生产技术的要求,从产量目标、种植制度、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精细播种、简化施肥技术、全程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控、适时机械收获等方面阐述了小麦轻简化生产技
为探明淮北地区砂姜黑土玉米秸杆还田下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2011-2014年度连续3年玉米秸杆还田与不同施肥模组合下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秸杆还田与不同的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结果还表明激发式秸杆还田与不同施肥模式下在氮素达到一定水平后小麦产量结构中的亩穗数、穗粒数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千粒重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穗粒数受不同施肥水平的影响相对
目的:研究花期淹水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品种小麦(耐湿性Hua8和不耐湿性Hua9)胚乳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开花当天淹水处理,试验设淹水0d和淹水7d两个组,不同发育阶段小麦(花后10d、12d、15d和18d)胚乳为材料,测定比较不同耐湿性品种胚乳中ROS含量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淹水胁迫后,耐湿性品种Hua8胚乳中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O2-、H2O2含量和SOD、PO
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增产、增收潜力最大的麦区,亦是中国小麦产品消费日趋增长之区域,小麦生产能否可持续发展对该地区种植业、小麦产品相关产业有决定性的影响,如何引导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己成为政府和业内人士关注之焦点.本文剖析了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生产现状,即生产规模过小,专用品质难以保证;化肥过量使用,土壤肥力、结构日趋下降、恶化;小麦品种类型单一,对氮素敏感;政府和农科人员热衷于高产创建,创造出诸多不可
研究国审强筋小麦宿553的适宜追肥量、密度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追肥量和密度对宿553的产量影响,除密度很小的情况(如B1),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宿553是一个高抗倒伏且易于栽培管理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宿553在每亩追肥0-15kg,密度6-30万/亩栽培条件下,均未发生倒伏现象;肥料和密度对宿553的产量影响极小,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宿553是一个高抗倒伏且易于栽培管理的高产小麦品种。
鄂麦17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高产抗病广适品种济麦19为母本,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早熟优质抗病品种豫麦47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地点间穿梭育种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湖北省审定,表现综合抗病性、适应性和丰产性较强,在湖北省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