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砜基聚亚胺亚胺酮酮的合成、表征与性能

来源 :2008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傅-克酰基化反应得到1.4-双-(4-溴苯酰基)苯,以1,4-双-(4-溴苯酰基)苯和含有砜基的芳香二胺为单体,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为催化剂,1.1-联萘-2.2-二苯膦(BINAP)为配体,通过钯催化的胺基化反应缩聚合成了含砜基聚亚胺亚胺酮酮(PIIKKS),Mn=62000、Mw=73500。其结构由核磁氢谱表征,表征结果与目标结构吻合良好。
其他文献
研究了闭孔结构的发泡聚丙烯在不同相对密度下的准静态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闭孔结构的发泡聚丙烯的拉伸曲线由线弹性变形段和塑性变形段组成,线弹性变形段很短,塑性屈服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屈服点:高密度的闭孔结构的发泡聚丙烯的杨氏模量、抗拉强度较低密度的闭孔结构的发泡聚丙烯要大: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大,其力学性能均明显增强,符合Gibson和Ashby关系式:并讨论泡孔的存在对拉伸性能影响。
A series of sulfonated partially fluorinated poly(aryl ether)s Containing Fluorenyl moieti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he sulfonation of designed parent polymer using chlorosulfonic acid as su
对不同凝胶含量的HDPE在二次开模注塑成型方法下进行正交工艺设计实验制备发泡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通过对发泡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的泡孔结构SEM观察以及统计,根据实验结果,系统的研究凝胶含量对HDPE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不同凝胶含量HDPE的正交工艺实验中获得最小的泡孔尺寸及分布的统计中,随凝胶含量的增加获得的越细小分布越均匀的发泡材料,当凝胶含量为52%时,获得的泡孔尺寸最小,集中在
酞菁是一类拥有高度离域的二维187π电子共轭结构的有机物,不仅其分子结构易于调变,还具有优良的热和化学稳定性且易于处理加工,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剪裁它们的物理、光电和化学参数。本文利用四取代铟氯酞菁tBu4PcInCl与新鲜制备的聚苯乙烯格式试剂PS(MgBr)n之间的化学反应成功制备出手镯型轴向接枝的聚苯乙烯-铟氯酞菁聚合物材料。
偕胺肟基螯合树脂以其特殊的官能团结构、性质而成为从海水中提取铀的最佳材料。一般都是先合成带氰基的聚合物,再将其偕胺肟化。但为了保证材料强度,偕胺肟化反应通常都控制在较低的转化率。本实验以铝片作为基体材料,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提高了偕胺肟基化反应的转化率,但极少数的聚合物膜会从铝片上脱落,为此,本实验中对其进行了改进;在经过KH-550改性的铝片表面组装P(AN-co-AA)薄膜,KH-550与
近来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对硅片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与改性,使硅片表面以化学键接的方式,接枝一层致密的聚合物刷,一直是硅表面功能化的研究热点,本文实现了在硅表面通过引发ATRP接枝聚苯乙烯聚合物刷,并对其表谣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
聚丙烯(PP)质轻、价廉、用途广泛,是目前世界上产量仅次于聚乙烯的通用高分子材料。已有不少文献对于高抗冲共聚聚丙烯(HIPP)的基本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证实了这是一类主要由均聚PP,无规共聚物EPR以及具有一定可结晶长度的乙丙嵌断共聚物组成的复杂材料,具有多组分、多相共存的特点。本工作将一种HIPP在不同的预剪切条件下进行剪切,研究了其结晶行为随剪切条件的变化。将适量纯HIPP粒料置于Br
PVC的稳定性能包括PVC的热稳定性和色泽稳定性。PVC加工过程中,稳定剂除了要有一定的热稳定时间外,还要有较好的颜色。由于PVC加工过程中热脱HCI形成共轭多烯烃,往往导致PVC发生颜色变化。本文通过共混,使马来酸酐(MAH)中的双键与PVC降解形成的共轭双键发生Diels-Alder加成反应,阻断共轭多烯烃的增长,改善PVC加工过程中的色泽。
以1,4-双-(4-溴苯酰基)苯和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为单体,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为催化剂,1.1-联萘-2.2’-二苯膦(BINAP)为配体,由钯催化的胺基化反应缩聚合成了含异亚丙基聚亚胺醚酮(pr-PIEK),Mn=51500、Mw=126000。
金红石型纳米TiO2具有比表面大、表面活性高、无毒、稳定,且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生物医药、纺织、建材、电子及航天航空等领域,因此成为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无机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TiO2与有机物相容性差,在聚合物基体内十分容易团聚,难以发挥其纳米效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了改善纳米TiO2与聚合物树脂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并提高纳米TiO2在混合体系中的分散能力,本文采用在纳米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