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思考与改革

来源 :2018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的发展对建筑学教学产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需求都在发生变化.面对变化及产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环节调整.通过教学改革与探索,强调正确的建筑学习方法,完善学生对建筑基本问题的认知.实现设计思维方法与设计能力逐步提高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竞赛)作为一项围绕可持续能源和绿色建筑的综合性竞赛,将建筑设计、施工、运营测试贯穿起来,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体现着学科交叉与技术的协调与整合.厦门大学团队在准备2018年SDC竞赛的两年半过程中,将竞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往届案例分析、零能耗技术实践探讨、团队运营管理、赞助企业对接交流、实地建造与测试等参赛准备过程,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渗透相关知识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可持续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设备”课程为例,从建筑学专业学生能力要求入手,分析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对教学大纲的调整,明确教学目标、引入新内容、强调课程间延续性、构筑“点—面—串—链的体系”、开展问题式、案例式以及探究式教学等手段进行基于职业建筑师能力
“空间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客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适应当前低年级建筑教学中注重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空间理解力、空间创新能力的教学要求.在课程设置中以单元模块训练为主,本文通过建立空间意识、培养空间兴趣、感受空间魅力及空间思维转换四个模块单元内容展开阐释.
建筑学院研究生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建筑类型学”是天津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中一次有益的尝试.该课程通过引入“研讨”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有较大差异,本文结合国家教育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示范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一种针对建筑学科理论课的研讨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当前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针对环境行为学课程特点及双语教学的难点,提出了案例式双语教学模式,并通过授课语言模式、实施程序、案例选取、案例调研等方面说明专业理论课案例式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承担着设计教育的启蒙任务,空间训练是该阶段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帮助学生进入建筑学领域的有效途径.通过借鉴认和学习国内相关高校的基础教学情况和经验,本文围绕空间认知和设计阶段,制定“空间系列单元”,由人体尺度认知、城市认知与分析、经典建筑作品学习与分析、立方体空间设计、空间组合和空间建造六个单元组成,设置了空间系列作业来帮助学生进入建筑空间的学习,进行相关教学研究.
建筑学本科2年级建筑设计课是奠定学生建筑设计能力基础的重要环节.近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年级设计课教学团队结合学科、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国外建筑教育经验,在课程中尝试搭建建筑设计全过程教学平台,以构建学生牢固全面的知识框架为目标,尽可能模拟现实设计项目的流程和成果要求.通过比对学生课程作业质量,可见明显教学效果.
针对楼市需求发生的变化,结合“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从改革理念及思路、教学实践过程、成果评价等方面,论述了“一个实际项目,多门相关课程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之教学探索的教学特点和成果要求,提出了中式住区教学的新思路,达到“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空间却被认为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存在.精彩的空间从来没有消失,消失的是对空间的感知,缺少感知的空间就这样被任意遗弃,以至于生活中的人面对美好而视而不见.漫步生活,放大人的知觉,去听、去看、去嗅、去尝、去触自己生活的世界,关注生活中打动自己的趣味点,深入观察其本身呈现的特征,寻觅其虚实关系,进而通过改变观察的视角、视距、视高,改变观察的环境、改变观察
建筑设计教学必须以建筑的根本问题为出发点,强化学生对于建筑本源的理解与掌握,才能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需求.本研究从分析问题入手,指出现阶段建筑设计与教学存在着对于使用者需求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培养“使用者本位”设计思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再以“理论课程+设计课程”课程包的形式展开,逐步实现学生从设计师到使用者本位转换的设计思维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