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运用多种技术鉴别4例胎儿新发标记染色体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联合SNP-array(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array)在识别胎儿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致病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针对发现的sSMC,应用C显带技术分析sSMC,如果sSMC非异染色质,进一步进行SNP-array辨别其来源并分析相应的表型。结果 通过对8575例产前诊断标本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4例新发标记染色体,其中C显带示2例为异染色质结构,2例为非异染色质结构。这2例非异染色质结构病例进一步行SNP-array检测,结果示一例未见致病性改变,另一例为4号染色体部分重复。结论 SNP-array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识别胎儿sSMC的成分,结合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中,为确定sSMC的致病性提供了可靠的产前诊断技术平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染色体与遗传咨询者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科学诊断及治疗依据,为优生优育提供指导.方法 对1986年-2012年前来自我院进行遗传咨询者,具有不良孕育史(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儿)、不孕、闭经、出生缺陷(智力低下、特殊临床表型、新生儿筛查异常等)6720例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及79例绒毛培养,常规制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检出外周血染色体异常723例(21-三体综合征419例),检出率1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专一性丧失是线粒体疾病的普遍特征,不仅发生在经典的线粒体视神经病,即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疾病(LHON)和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ADOA),而且也发生在连同更加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的许多其他综合病症的线粒体疾病。由于特殊的结构和能量限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表现出极易受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众所周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丧失要比一个简单的生物能量危机复杂的多,并且与细胞骨架特定
会议
目的 对一例先天性唇腭裂及心脏发育异常(法洛氏四联症)、临床诊断为腭心面综合征的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并为该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方法 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培养的同时提取基因组DNA.淋巴细胞培养收获后进行核型分析,并选择GLP TUPLE1L(红/22q11)/GLP ARSA(绿/22q13)荧光探针,为患儿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
目的 线粒体基因A3243G突变在人群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且所致疾病的临床表型复杂.然而该类疾病的临床表型与基因突变异质性水平的相关性,目前尚不明确.诸多研究认为野生型线粒体拷贝数对维持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正常功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定量检测线粒体基因A3243G突变病人血及尿中野生型线粒体DNA拷贝数,探讨野生型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1 15例线粒体A3243G突变的病
背景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GH)技术具有较传统细胞学技术更高的敏感性和分辨率,为基因组范围内亚微观的染色体非平衡提供良好的检测平台.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行胎儿Array CGH检测的196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估Array CGH技术在胎儿染色体失衡检测中的实用性与必要性.方法 通过Array CGH技术对196例产前标本进行全染色体基因组分析,
目的 研究侵袭性牙周炎是否和特定的线粒体基因单倍体类群相关.方法 根据牙周疾病和状况的国际新分类(1999)纳入了55例侵袭性牙周炎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提取血细胞基因组DNA,采用3对引物扩增血细胞线粒体基因组非编码区,测序并将测序结果和修订后的剑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线粒体基因的单倍体类群.用卡方检验比较各单倍体类群在两组间的分布频率,进而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单倍体类群和侵袭性牙
患者社会性别男性,22岁,因生殖器异常就诊.核型为46,XX,男性体型,阴蒂肥大,阴唇阴囊融合,尿道口移位到正常男性部位.性激素:T 5.09ng/ml,E2< 10pg/ml,LH 2.09mIU/ml,FSH 4.24mIU/ml.B超:盆腔内疑为发育不良的子宫与卵巢声像,未见睾丸样组织回声;两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双侧腹股沟内未见明显实质性团块;右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考虑肾上腺肿瘤.ECT检查:
目的 验证侵袭性牙周炎是否和特定的线粒体基因多态性或点突变相关.方法 本研究根据牙周疾病和状况的国际新分类(1999)纳入了30例侵袭性牙周炎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提取血细胞基因组DNA,采用22对引物对血细胞的线粒体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和修订后的剑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比对后有6个多态性位点被纳入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侵袭组和对照组间多态性位点的分布频率,进而用logistic
目的及背景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发病率高且病情呈残酷的致死性进展,通过产前诊断杜绝患儿出生,是目前减少出生缺陷有效的方法.由于DMD致病基因庞大且临床背景复杂,采用单一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容易漏检,无法满足产前诊断的要求.本文针对不同临床背景的孕妇,尝试多种检测手段不同方案的组合,建立DMD的个体化产前诊断方案,降低人群的发病率.材
目的 通过对实施妊娠中期羊水细胞检测孕妇的指征及结果的分析,探讨本地区羊水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2例进行孕中期羊膜腔穿刺并收集羊水细胞进行检测的孕妇的病历资料,分析检测的指征及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了羊水细胞核型分析;16例需进行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进行了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前诊断.结果 412例孕妇中,检测指征按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高龄孕妇;血清学筛查高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非